返回首页 > 您现在的位置: 我爱芜湖 > 百姓生活 > 正文

芜湖三代“铁牛”话巨变

发布日期:2019/6/23 11:42:20 浏览:299

来源时间为:2019-01-30

央广网芜湖6月21日消息(通讯员陆应果郭莹莹)牛军,中国铁路上海局集团公司芜湖工务段弋江高铁线桥车间铜陵综合维修工区一名检修工人,也是一名“铁三代”,养护维修铁路线是他的主要工作。从他爷爷建设芜铜铁路,到他父亲养护芜铜铁路,再到他现在维修宁安高铁,牛家三代人都跟铁轨打交道,亲历了中国铁路事业发展的沧桑巨变。

1960年,受自然灾害影响,那时物资匮乏,爷爷牛多机为了吃顿饱饭,报名参加铁路芜铜线建设。

牛军整理工机具,对相关数据进行复核。(孙成摄)

“当时,线路设备技术含量低,钢轨使用的是短钢轨,一根钢轨长12.5米,只铺设4根枕木。”爷爷回忆,蒸汽机车速度慢,每小时30公里左右,只能运送货物,不能拉人。那时修铁路干的就是体力活,铺设钢轨、枕木,肩挑、背扛、手抬,干活的工具就是洋镐、耙子、箩筐“三大件”。更换一根12.5米的钢轨,需要一组12个人协同完成,每组每天需要换轨12根,常常是天还没亮,工人就爬上线路干活。烟熏火燎的蒸汽火车从身一过,满脸烟灰。车轮在钢轨上行驶,发出刺耳的“哐当,哐当”撞击声音。

“远看像要饭的,近看像捡破烂的,仔细一看是工务段的。”爷爷选择这份铁路苦差,坚守了30多年,他没有放弃这份“不体面”的苦力活,而是坚定他奉献铁路的决心。

牛军使用轨检车对保养线进行评定。(孙成摄)

“那个时候不敢跟别人提是修铁路的,浑身上下没有一处干净,怕讨不到媳妇,也怕大伙看不起。”他爷爷说,当时火车速度很慢,从铜陵到芜湖80来公里,慢车要跑三四个钟头。他最大的愿望就是盼着线路设备更新换代,火车提速,爷爷的愿望在父亲那里实现了。

1987年,牛军的父亲牛黄标从爷爷手中接过接力棒。父亲他们那一代铁路养护工,长年累月精力集中在荒郊野外扒道床、捣固作业上,一个班作业近十个小时,留下腰酸背痛、双脚麻木的病痛。

牛军的父亲回忆,工作时的钢轨主要是25米长的P50轨,钢轨重量变轻,劳动强度已经比爷爷那会儿轻了不少,但是换轨、换枕仍要依靠人工完成。

由于钢轨重量轻,木枕易腐蚀,线路设备更换周期短,线路几何尺寸不易保持,养护工作并不轻松。

说起工作环境的艰苦,父亲有道不完的辛酸:“吃饭喝水自带,无论春夏秋冬,干线路养护活拼的就是体力和耐力,常常是浑身汗水透湿。”

在时间紧、任务重面对,牛黄标工作带头有股“钻劲儿”,大伙亲切地称他是“老牛”。

父亲30多年职业生涯,恰是中国铁路变化最大的30年,曾亲历多次铁路大提速,列车时速接连“升档”,最高时速由140公里增至160公里、250公里。

时代造就人,环境越是恶劣,越是能磨练人的意志。父亲经常对牛军说:“我对铁路有特殊的感情,从没后悔选择这份苦差。”

牛军在线路上进行捣固作业。(孙成摄)

人的一生,能对自己产生影响的,也许就是他人的一言一行。牛军从记事起,就常听爷爷和父亲讲述铁路上的故事,耳濡目染让他对铁路有一种天然的亲近感,仿佛命中注定要成为一名铁路人。2009年,他退伍回来后有幸来到工务段,和爷爷、父亲一样,成为一名线路工。

现在,牛军的养护维修工作不再像爷爷和父亲那个年代“卖劳力”,而要练就“绣花”真功夫。挖掘机、捣固车、清筛车、钢轨打磨车、轨道整形车……铁路养护进入“人工加机械”时代,难以见到父辈时代靠体力施工的“人海”场面。

高铁时代,工人作业时间是“昼伏夜出”,这与普速铁路截然不同。在寂静无声的深夜,牛军与一群黄马褂在轨道上精检细修,奏响了工务人“欢乐曲”。轨检车测量、打磨机打磨、捣固棒捣固,作业机械轰鸣声音与星星灯火,构成了一幅美丽的“夜耕图”。

父亲以前是用一把道尺检测线路,一步一弯腰,作业辛苦、效率低下,现在推着轨检车从轨道上过一遍,数据一目了然,精准评定线路几何状态,数据同步到移动终端,误差不过0.1毫米。

还有一年,父亲就要退休了。父亲常说:“线路检修工就要把两条钢轨养护保养好,把安全控制好。”

新时代,长三角铁路像中国铁路一样飞速发展。机械化智能化设备的大量使用,减轻了铁路工人日常养护的工作量。宁安高铁设备故障率很低,平时很少换轨,即使换轨,也只需开着轨道车吊装,完全不像以前那么费力。

工务现场作业的变化,从一个侧面折射出铁路发展的轨迹。“高铁时代,工务工作环境变得越来越好,新时代与爷爷、父亲那个年代不能同日而语了。”牛军感慨万千:“那个年代,他们勤劳坚韧,干劲冲天,那股‘铁牛’精神已深深地隽刻在我的记忆里。”

2015年,牛军参与宁安高铁联调联试。也就在这一年,女儿牛宁安出生了。他爱人是铜陵站客运值班员,他俩都在为宁安高铁服务,聚少离多,给女儿起名字为“宁安”,一来是因为这份铁路情缘,二来是期盼家庭宁安。

如今,在沿江等地带列车疾驶如飞,越跑越快。时速由爷爷那个年代的三四十公里,最高提升至350公里。铁路已从过去的“绿皮车”普快,到空调快速、特快列车,进而发展到如今的高铁“复兴号”动车组列车时代,铁路的地面和站车环境也变得越来越安全、舒适。

“中国高铁事业,需要我们代代铁路人为之传承和奋斗。”牛军牢记使命,重任在肩,扛起了父辈传承下来的旗帜,接力将牛家的“铁路梦”延续下去。

编辑:

赵家慧

关键词:

检修

他立足一线岗位,兢兢业业,尽职尽责,凭借自己优异的工作表现先后被评为太原局集团公司高级技师、首席技师

2019-01-3014:35:00

清脆的声响打破了夜的宁静,几束射光映亮了钢轨光带,一群身着黄马甲的人在太原南站枢纽大西场南岔区,沿着高铁线路徐徐移动。

2019-01-2814:45:00

日常主要负责LKJ等各类车载工装试验设备的保管、使用和维护,经他检验的设备,从未出现任何故障,工友们总是亲切地称呼他为“老温”。

最新百姓生活

欢迎咨询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