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 您现在的位置: 我爱芜湖 > 百姓生活 > 正文

进击的安徽:安徽优势产业系列之家电

发布日期:2020/7/19 17:40:07 浏览:794

进击的安徽:安徽优势产业系列之家电——合肥,芜湖,滁州

领投智库

发布时间:07-1821:21优质创作者

关注领投智库,寻找价值投资信息!

引言

中国家电产经历了向安徽省进行产业转移的浪潮,除了产业自身发展到一定阶段驱使家电产业离开原来集群的原因外,安徽省家电产业在各方面的优势也是重要原因。

从安徽省家电产业的发展现状来看,其产业规模位居全国第二,规模以上家电企业增加值逐年提升;品牌高度集聚,配套产业完善。

从安徽省家电产业发展的历史路径来看,安徽省家电产业总体上可以划分为国企改制、引入外资、承接本土企业转移、智能化发展四个阶段。

通过梳理安徽省家电产业的现状,追溯其发展的历史,并结合政策引导和行业发展趋势,本报告指出了安徽省家电产业的未来发展方向——智能制造和智能家居。

最后,通过从微观角度梳理安徽省家电产业相关公司的基本情况,本报告详细分析了安徽省家电产业的集聚效应,发现其集群优势显著;龙头企业的协同效应明显,对其产业发展具有较大的带动作用。

1安徽三大优势加速中国家电产业转移

中国家电产业经历了从沿海省份向安徽省进行产业转移的浪潮,一方面是由于产业自身发展到一定阶段驱使家电企业离开原来的集群,另一方面安徽省的政策优势、集群优势、区位优势也在吸引家电企业向安徽转移。

1.1从向心力和离心力分析中国家电产业集群跨区域迁移

根据产业集群理论,生产的集中会形成区域集聚效应、规模效应、外部效应和区域竞争力,从而带来递增的收益。

克鲁格曼认为是向心力和离心力同时在驱动集群企业迁移。

向心力来自专业化的供应商、本地专业化的劳动力市场以及知识溢出。

离心力一方面是由于资源禀赋的有限性,企业数量增加带来的“拥挤效应”驱动企业外迁;

另一方面是由于由于集群企业集体学习的路径依赖,集群企业可能会因“锁定效应”难以获得成长所需知识,驱动企业外迁。

经过30多年的发展,我国有四大家电产业集群:山东青岛、广东顺德、浙江慈溪以及安徽合肥。

前三者主要是依赖创业于当地家电企业自发集聚(或初集聚)形成的产业集群,然而这三大家电产业集群存在两方面的短板。

一是当地日益紧缺的资源供给,随着产业集群扩大,企业数量增加、规模扩大,当地土地资源和劳动力供给越来越紧张,在长三角、珠三角出现的民工荒就是典型的例证;二是虽然这三大集群已经有了一些知名品牌,但于国际知名品牌仍有较大差距,同时众多中小型家电企业在代工模式下生存空间日益狭窄,这些企业迫切需要离开旧环境,进入新环境,重新确立自身在家电产业中的地位和角色。

而安徽家电产业集群正是主要依赖于上述家电集群企业迁移而再集聚形成的产业集群。

安徽劳动力资源丰富,可以缓解家电企业的用工荒;其次,安徽本身具有一定规模的家电产业基础,但成长空间巨大,家电企业进入安徽既可以享受配套优势,避免后顾之忧,又可以在新环境中重新洗牌,快速成长。

安徽家电产业承接转移可以分为两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是2000年到2005年,安徽合肥对本地家电企业进行改制重组,通过资产优化吸引国内家电巨头的加盟,海尔、美的、长虹、华凌、三洋等国内外大企业投资落户。第二阶段是2006年至今,安徽合肥以相对完备的产业基础和高端品牌集聚的区位现象吸引了格力、欧力、尊贵、晶弘等企业入驻安徽合肥,合肥本土品牌美菱、荣事达与长虹、美的联合增资建园,并带动冰箱及空调的核心配套件知名企业入驻。

至此,家电集群企业的利用性迁移实现了合肥家电产业集群的迅速崛起。

1.2安徽省发展家电产业优势众多

安徽省发展家电产业具有政策优势、集群优势以及区位优势。安徽有一系列的政策支持家电产业体系建设,从人才引进到企业投资,从基础设施建设到财税金融扶持,都有相应的政策支持家电产业发展。

目前,安徽的家电产业已经形成相当的规模,家电企业进入安徽可以获得当地的配套资源,节省生产成本,并享有人才集聚的便利,从而获得更好的成长机会。

安徽地理位置优越,周围省份人口稠密,经济发达,是中国重要的家电消费市场。

1.2.1政策优势显著

中央和地方政府都推出了一系列的政策,推动安徽承接沿海家电企业产业转移,促进安徽家电产业发展与升级。因此,安徽发展家电产业享有较大的政策优势。

1.2.2产业集群规模庞大

目前安徽省有三大家电产业集群,分别是合肥家电产业集群、滁州家电产业集群以及芜湖产业集群。

2007年,《安徽省工业经济“十一五”发展规划纲要》提出,以合肥、滁州、芜湖为主的家电产业集群作为安徽重点推进的工业产业集群,打造继珠三角、长三角、和胶东半岛之后的中国家电业第四增长极。

合肥家电产业集群历史最长,在合肥本地家电产业的基础上发展而来,起初是自发形成,随后在政策的扶持下发展壮大。

内部的产业园或是本地企业建立,或是本地企业与外来企业合资成立,或是由外来企业单独投资建成。

滁州家电产业集群是在杨子集团的基础之上发展而来,相比合肥产业集群,滁州家电产业集群在家电配套产业上具有独特的优势。

芜湖家电产业集群是全国空调主要生产基地之一,是华东地区最大的空调生产基地,是全国三大微型电机(空调压缩机)生产基地之一。

1.2.3贯通四方的区位优势

安徽区位优势明显,连接中西,贯通南北,不仅是中部重镇,还是是东部沿海地区和内陆地区的结合部。

安徽的家电企业不仅靠近上下游配套企业,还紧挨着大量家电卖家。

以合肥为中心、以500公里为半径,其市场圈覆盖七个省份:安徽、江苏、上海、浙江、江西、湖北、河南、山东。

这些省份经济较为发达,人口稠密,是重要的家电消费市场。这一区域因此集中了大量的家电销售商。

根据淘数据,在过去一年,安徽周边省份的淘系平台卖家共销售大家电3397万台,占全国总销量36.82,销售额467亿元,占全国总销售额48.15。

大家电卖家集中于安徽周边省市,主要原因在于安徽周边省市经济发达、消费力强,对大家电消费需求旺盛。

因此,位于安徽的家电企业在物流成本、发货速度等方面有显著优势。

随着东部地区市场相对饱和,中西部地区以及三四线城市快速发展,安徽合肥对国内外家电企业的意义越来越重要。

例如对青岛家电企业如海尔来说,合肥是其南下进驻华南市场如江西、福建的据点;对顺德家电企业如格力、美的而言,合肥则可以作为其北上占领华东和华北市场如河北、河南的前进基地。

2安徽省家电产业现状:规模全国第二,配套产业完善

在经历过承接产业转移和加入长三角之后,安徽省家电产业发展环境逐步改善。

目前安徽省家电产业规模全国第二大,聚集了全国几乎所有的知名品牌,已形成“13 1000”的“龙头 配套”产业格局,同时产业集群效应凸显,家电产业增长迅速。

2.1承接产业转移、加入长三角助力快速增长,规模全国第二

受益于承接皖江城市带产业转移和加入长三角,安徽家电产业外部发展环境良好,增长迅速。进入2000年之后,随着各家电巨头的产业转移,使得安徽省家电业渡过了20世纪90年代末的瓶颈期,走上了快速发展的道路。

2010年,安徽省启动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建设,一时间,大量省外、国外项目和资金进入,为安徽家电业创造出良好的发展环境。

2004年到2012年,安徽省家电业主营业务收入由255.4亿元增长至1381.1亿元,利润总额从4.7亿元增长到78.1亿元,年复合增长率分别为23.5和42.1。

2014年起,安徽正式加入长三角,有力推动了安徽与长三角发达地区的产业协作和要素互动,最大程度发挥了安徽资源、区位优势,进一步巩固了安徽家电业的地位。

从2012年到2017年,安徽省家电业稳步发展,主营业务收入和利润总额稳中有升,年复合增长率分别为11.0和12.0。

2018年安徽省规模以上家电企业211户,主营业务收入1787.2亿元,同比增长11.1,比全省工业增速高1.5;实现利润144.5亿元,同比增长35.7,比全省工业增速高7.9。

安徽省规模以上家电企业增加值逐年提升。从2004年到2010年,安徽省规模以上家电企业增加值由76.9亿元增加至577.2亿元,年复合增长率高达40.0;

从2010年到2017年,安徽省规模以上家电企业增加值累计增加605.3亿元,年复合增长率达10.8,占全部规模以上工业比重维持在10以上且持续提升。

安徽省家电产业规模全国第二大。低成本劳动力、完善的配套设施以及广阔的辐射能力吸引越来越多的家电企业入驻安徽。

随着海尔、美的、格力等企业的到来,安徽家电业开启了崛起之路,“四大件”的全国占比逐步提升。

安徽省家电“四大件”产量在2004至2011年期间,由1587万台快速增长至8116万台,年复合增速高达26.3,占全国总产量占比从7.9提升至19.5。

2017年,借力供给侧改革推进、“一带一路”市场开拓和重大项目带动,安徽省家电行业保持稳中趋优的发展趋势。

2018年国内知名企业创维和奥克斯强势进驻滁州和马鞍山,进一步增加了安徽省家电业的产能和品牌集中度。

2019年,安徽省家电“四大件”产量为10143万台,连续第3年突破亿台,占全国18,居全国第二位。

其中,电冰箱(2506万台)、洗衣机(2328万台)产量均居全国首位,空调器产量(3367万台)、彩电产量(1942万台)均居全国第二位。

2.2品牌高度集聚,配套产业更加完善

安徽省家电产业已经形成了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产业格局。安徽省集合了全国几乎所有家电知名品牌,已形成“13 1000”的“龙头 配套”产业格局,“13”即海尔、美的、格力、长虹美菱、TCL、扬子、博西华、惠而浦、荣事达、康佳、奥克斯、创维、尊贵等十三大龙头企业,“1000”即上千家配套企业,合肥、滁州、芜湖三市的产业基地已成为全球重要的家电制造中心。

安徽省家电从业人员超过50万人,科技研发人才2万余人。

合肥、滁州、芜湖三大家电产业集群优势凸显。其中合肥家电产业集群分为西部、西南部、东部和东北部四个集中区。

在选取的安徽省部分家电工业园区中,合肥市蜀山区和长丰区的8个家电工业园区位于西部家电产业集中区,包含企业数量128个;肥西县和包河区的8个家电工业园区位于西南部家电产业集中区,有76个企业。

3安徽为什么发展家电产业

安徽家电产业发展历史可以分为四个阶段:国企改制、引入外资、承接本土企业转移、智能化发展。不同阶段,推动安徽家电产业发展的主导因素各有不同。

3.1第一阶段(70年代末-90年代初):国企改制

第一阶段(70年代末-90年代初)是市场需求与自身禀赋带来的被动发展。

随着改革开放的推进,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对家电的需求快速增长,出现了巨大的家电市场,而国企在此之前大多存在效益低下长期亏损的问题,这批国企都具有一定的机械和电子加工制造能力。

因此,这批国企往往会选择转型为家电企业。

以美菱为例,它于1983

[1] [2] [3]  下一页

最新百姓生活

欢迎咨询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