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 您现在的位置: 我爱芜湖 > 旅游景点 > 正文

元宇宙中诞生芜湖铁画首款藏品“文化皖军”盛装亮相深圳文博会

发布日期:2023/3/22 10:53:03 浏览:57

来源时间为:2022-12-30

第十八届中国(深圳)国际文化产业博览交易会于2022年12月28日至2023年1月2日期间在深圳国际会展中心举办。安徽展团以“创新安徽美好未来”为主题,组织109家单位参展,集结最强阵容、线上线下联动,向世界展现新时代“文化皖军”的强劲实力和崭新形象。12月29日,记者在深圳国际会展中心探访安徽展团,在元宇宙体验区感受新兴文化与传统文化的结合,在非遗传承人的带领下感受独特的安徽技艺。

元宇宙体验“非遗”铁画数字化

随着“元宇宙”概念的迅猛崛起,以沉浸式体验、虚拟身份、永续性、开放性、互动性、多元性等为主要特征的新兴元宇宙文化进入大众视野。在文博会芜湖三七互娱网络科技有限公司展区内,设置了元宇宙体验区,游客则可以通过VR设备,沉浸式体验三七互娱打造的元宇宙游戏艺术馆,以及其以“非遗文化”为主题打造的元宇宙虚拟营地。

同时,随着元宇宙概念的提出,其衍生出的数字藏品概念开始兴起,非遗文化的价值愈发受到广泛关注。芜湖铁画以锤为笔,以铁为墨,以砧为纸,锻铁为画,鬼斧神工,气韵天成。2006年5月,芜湖铁画锻制技艺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这是芜湖铁画首款数字藏品《天门烟浪》。”长三角信息智能创新研究院数字文创团队负责人陈博群告诉记者,该作品是由长三角信息智能创新研究院携手铁画非遗传承人聂传春共同创作而成,是铁画首款3D数字藏品。根据李白在芜湖天门山创作的诗《望天门山》为创作思源,结合芜湖十景之一“天门烟浪”的意境,采用聂传春大师打造的纯手工锻制实体铁画进行三维扫描建模后,经过渲染而成的金属文创作品。

“希望通过多元化表达形式,实现非遗文化产品更高效地保护传承,让当下年轻人更好了解芜湖铁画、非遗文化及数字文化产业。”据了解,数字藏品不是实物,是一种限量发行的虚拟文化商品,因其具备唯一编号、永久存证、不可复制、不可篡改等属性,近年来愈发受到文化市场的广泛关注。通过整合多方资源,利用数字技术搭建数字文化藏品平台,对铁画作品进行NFT数字技术赋能,实现“文化遗产活化”,为传统文化产业转型升级注入了“源头活水”。

文化 旅游将建长江渔文化博物馆

“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李白这首家喻户晓的千古名作,歌咏的就是今天马鞍山市天门山。走近马鞍山展馆,绿色的展馆清新宜人,展馆内呈书卷造型附上诗歌,颇有“诗城”的韵味。

30万年前,和县猿人在此生息,5800年前,凌家滩文化横空出世,迎来南中国文明的最初曙光。诗仙李白七次光临,留下60余首千古佳作,最后魂归青山,流风余韵,千年不息,这片土地由此散射出诗性光芒。

马鞍山洪滨丝画手工艺术将传统手工艺融入现代东西方绘画艺术的表现形式,极大丰富了中华传统手工技艺。同时,长江不夜城将长江流域11省城市文化、自然风光、历史传承进行立体呈现,是集精致国潮场景、灯光艺术交互、行为艺术演绎、科技体验、特色美食、网红打卡、水景水秀、裸眼3D全息、沉浸式巡游演出于一体的综合型休闲旅游度假胜地。

此外,位于长江沿岸的芜湖将打造中国(芜湖)长江渔文化博物馆。据相关负责人张健介绍,长江渔文化博物馆选址在长江之畔、李白著名的诗句《望天门山》的天门山脚下。占地约486亩,项目总建筑面积约4.6万平方米,其中博物馆主体建筑面积约3.6万平方米,配套工程建筑面积约1万平方米。整个项目计划在2025年建成。

“为了推动绿色发展,展现好长江流域文化,我们精心打造这样一个博物馆。”据介绍,中国(芜湖)长江渔文化博物馆由普利兹克建筑奖获得者、国际知名建筑设计师王澍教授领衔设计,按照国家一级博物馆运行指标体系建设,以长江流域渔文化为特色,是集科普教育、文物收藏、文化研究、休闲体验为一体的现代化综合性博物馆。

“文房四宝”品味翰墨纸香

纸、墨、笔、砚是我国传统的书写工具,被誉为“文房四宝”。安徽自古“四宝”俱全,独树一帜地集文房用具于一地,人们所熟知的宣纸、徽墨、宣笔、歙砚均产自安徽。

走进文博会安徽展区,以“中国文房四宝”为主题的宣城馆吸引了不少游客驻足观看。来到宣城馆就感觉到了皖南,展位设计思路主要以皖南古建筑风格和古香古色的设计元素相结合的设计手法,展示宣城最具代表性的笔墨纸砚文房四宝以及木雕、纸扇等文化产品,共有9家企业参展。

“文房四宝之首的宣笔,其制作技艺源于秦代,盛于唐宋,迄今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宣笔制作技艺的传承人之一孙晓琴一边“修笔”一边告诉记者,她和她的老公张文年是和她的公公张苏学习宣笔制造技艺的,张苏先生是中国民间工艺大师、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宣笔制作需经过选料、水盆、制杆、装套、修笔、镶嵌、刻字、检验包装八大工序,一百多个环节,技艺复杂。”只见孙晓琴拿起工作台上的笔头,放入水胶中,蘸、捣、捏、揉、挑,动作娴熟流畅,修整好的笔头圆直光滑、拢抱不散。

穿汉服奏古乐演绎皖北风情

身着一袭汉服,奏着一曲古乐,安徽展区淮北馆内绘声绘色的演绎着皖北风情。高山流水,知音难觅。据了解,《高山流水》《广陵散》《梅花三弄》皆属于中国古代十大名曲之列,它们都与淮北密切相关。

梧桐乃是制琴的好材料,在淮北市杜集区石台镇东部有一个梧桐村,“高山流水”的故事千百年来在当地广为流传。同时,濉溪人的桓伊,是东晋著名的将领,善吹笛,人称“江左第一”。明刊琴曲集《神奇秘谱》中的《梅花三弄》,相传就是根据桓伊所奏的相关笛曲改编的。此外,相传与《广陵散》有关的“竹林七贤”之一嵇康,是东汉谯郡铚人,即今天的濉溪县临涣镇人。

“不仅古乐,淮北本土的乡镇企业制作的汉服也远销海外,为汉文化的传承贡献了淮北力量。”淮北展馆的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淮北的乡镇企业安徽小花褂服饰电子商务有限公司最初是用一些成品衣裁剪剩下的边角料通过淮北缝纫手艺人制作成了精美的饰品在海外热销。“因为在海外热销,同时受到中国文化的熏陶,就制作了一系列的汉服来推广中国文化。”

“葫芦烙画”“蒸馏酿酒”文创好物“上新”

远销海外的不止有淮北的汉服,还有阜阳临泉的葫芦等文创产品。烙画葫芦尺寸天地,却包藏万千气象,浓缩着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国劳动人民的智慧结晶,华人经常将此作为伴手礼赠送宾朋。

在文博会上,记者看到大小不一,形态各异的葫芦上勾画着各式各样的图画。“烙画葫芦则是通过烙画工艺加工而成的一种工艺美术品。”据介绍,位于安徽省西北部的临泉县是中国古代著名政治家、军事家姜尚(即姜子牙)的故里。传说,姜尚曾用葫芦趋吉避凶,葫芦又有“福禄”之谐音,故受到国内外游客的喜爱。

同时,在亳州馆内,画有华佗图案的酒壶以及亳州四大亳药图案的酒杯文创产品也显得格外别致。“我现在演示的是蒸馏酿酒的过程,通过酒糟和纯净水进行蒸馏酿酒。”亳州馆的工作人员,向记者展示了一款紫铜尊·酿酒器是一款文创产品,可以实现自己在家酿酒,半个小时左右就可以酿出一斤白酒。

亳州市展馆以“中华药都华夏酒城”为主题进行设计,以汉代建筑风格为主基调进行搭建。据介绍,制作酿酒器等文创产品的亳州知亳文化发展有限公司文化以3700年亳州文化为富矿,以“一见倾心,一礼知亳”为研发理念,精心提炼亳文化元素,创新开展文化创意产品和商务礼品研发销售等。目前,已设计推出八大系列、300余种文创产品。

打造“永不落幕的云上文博”

本届深圳文博会上,“文化皖军”以“创新安徽美好未来”为主题,组织109家单位参展,集结最强阵容,线上线下联动展示。在深圳国际会展中心文化产业综合馆B馆(10号馆),设置安徽文化产业活动综合展区,总面积1353平方米;在文化科技·数字创意馆(14号馆)“数字出版展示交易会”现场,设置面积110平方米展区。

在“数字出版展示交易会”上,安徽新华发行集团、安徽出版集团等7家单位10个项目参展,涉及皖版图书、宣纸、大别山红色旅游景点等。其中,时代出版传媒股份有限公司研发的“皖版书刊数字化综合服务平台”作为融合出版项目重点展示,彰显安徽推动出版科技创新应用的最新成果以及传统出版和新兴出版的有力探索。

此外,安徽在线上搭建展示和交易平台“皖字号”商城,引导安徽展区内“老字号”“新字号”都上线“皖字号”,线上线下互动、新老品牌联动,把产品变成商品,让作品成为艺术品,打造“永不落幕的云上文博”。

(安徽商报融媒体记者刘静文)

最新旅游景点

欢迎咨询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