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 您现在的位置: 我爱芜湖 > 旅游景点 > 正文

古代合肥到底什么样?芜湖路清风阁里这张市景图告诉你真相

发布日期:2017/1/1 12:42:03 浏览:315

古庐州市景图

有人说,合肥清风阁二层的“市景图”疑是“市井图”,这里不做考证。倒是镶嵌在墙壁上的巨幅国画让人震撼,被称为合肥的《清明上河图》。

合肥芜湖路上有座清风阁,那是一组集纪念、展示、游览、休闲为一体的大型仿宋综合性建筑群,1999年为纪念包拯诞辰1000周年而建。阁高42米,建筑面积1700平方米,明五层,暗四层。

二楼为江淮奇葩厅,展示的是《古庐州市景图》的古绢彩绘壁画,较完整地反映了宋代庐州一片歌舞升平、市井繁荣的景象。

包河公园的傅刘先生告诉我,《古庐州市景图》是在绢上作画,难度很大,采用的是工笔重彩的方式,再现了古代合肥的自然和人文风光。画面高两米多,长三十多米,为有史以来着重描绘合肥全貌的最大幅壁画。

此画采用的是中国画散点透视的原理,由左向右分别展开,从大蜀山开始,面向正北展开合肥全貌,直至南淝河流入巢湖。由于画面主要突出合肥本地景色,作画时尚未区划调整,因此庐州府时《庐阳八景》中的“巢湖夜月”“四顶朝霞”未列入。

我想起北宋张择端的风俗画《清明上河图》,整体风格上还真十分相似。《古庐州市景图》采用浪漫主义写意方法,将汉唐直至民国期间的合肥地理景色囊括于一幅作品之中,故称《古庐州市景图》;同时,画面又具有现实主义的特点,即使从当代焦点透视的视角观看(上北下南左西右东),一些名胜的方位,也是基本正确。古庐州到底什么样子,这张市景图告诉你真相。

我站在《古庐州市景图》前欣赏,上面的画面似乎呼之欲出,金斗河畔,人声鼎沸。逍遥津上,樯橹连云。还有那庐州八景,画里收纳了六景,让我们依次来熟悉一下:

蜀山雪霁

《八景说》文曰:“山形单椒,秀泽不连,岭以自高。昔文人墨客每游至此,登高远眺,触景生情,总要吟咏一番。”

镇淮角韵

此乃当时“镇淮楼”,为宋乾道五年(1169)淮西路帅郭振驻肥时建。楼高五丈三尺,上有铜漏壶、铜钟。铜钟厚三寸,高五尺,有文:“宋大中祥符八年造。”民间传说:郭振建楼时,为做“人和”文章,征得十对新婚夫妻所献铜器9斤9两,于楼顶建一铜号角架,每日清晨,号手站于其上,吹号报时。号角之声清雅悠扬,故有“镇淮角韵”之称。

藏舟草色

藏舟浦在古城金斗门外,与淝水相接,宽十丈,广八十丈,昔曹操藏战舰于此。浦内有岛,花竹繁茂,风景秀丽,为一天然佳境。根据史料记载的方位和距离,此藏舟浦应该是现寿春路以南,蒙城路以东,今第一人民医院菜市附近。

梵刹钟声

梵刹钟声景致得名于兴国禅院,“城中古刹凡六,刹刹有钟,而独兴国禅院,一钟小楼以悬之,高出于屋之危而止,轩举畅豁,取以闻远也。”有文史专家考证说,兴国禅院即今天明教寺大雄宝殿基址上的原建筑,唐朝时叫做“兴国禅院”。

教弩松荫

三国时,曹操为抵御东吴舟师来犯,筑教弩台,教练五百强弩手于其上。另植松林,以荫壮士。后“岁月既久,柯化龙鳞,针成鹤翼”,松荫密蔽,遂成庐阳一景,名曰“教弩松荫”,盛极一时。

三国以后,时移景迁,昔日松荫密蔽的教弩台,渐成为荒台;今日之教弩台,经精心整修,面貌焕然,往昔之松荫景观,已见端倪。

淮浦春融

淮浦位于今淮河路桥、长江路桥一带。古时,这一带绿草如茵风光秀丽,春意融融之时,为仕女踏青胜地。《八景说》文曰:“庐郡处江淮之间,南临江北距淮,故凡水之在境内者,皆可以江之、淮之也。亦犹金城,城下出金酒泉,泉内出酒,因一城一泉而名一郡矣。”

除此以外还有稻香楼、飞骑桥、九狮桥、香花墩、南淝河等著名的地标性景点。

《古代合肥到底什么样?芜湖路清风阁里这张市景图告诉你真相》相关参考资料:
合肥芜湖路、有没有人告诉你、芜湖路、msdn我告诉你、好想告诉你、我告诉你、好想告诉你 新闻、我想大声告诉你、好想告诉你 电影

最新旅游景点

欢迎咨询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