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 您现在的位置: 我爱芜湖 > 资讯杂谈 > 正文

芜湖市“十四五”服务业发展规划

发布日期:2022/2/13 10:04:18 浏览:702

来源时间为:2021-12-16

“十三五”以来,服务业已成为我市促增长的重要引擎、惠民生的主渠道、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培育的主阵地。根据《芜湖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为进一步加快我市服务业高质量发展,助力“四个名城”、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明显增强的省域副中心城市和长三角具有重要影响力的现代化大城市建设,建设人民城市,特制定本规划。规划期限为2021-2025年。

一、发展基础与环境

(一)发展基础

总量规模稳步提升,发展贡献不断增强。服务业增加值稳居全省第二,从2015年的931.9亿元增长到2020年的1804.2亿元,占GDP比重达到48.1,较“十二五”末提高10.2个百分点。服务业对社会就业的吸纳能力不断增强,规上服务企业从业人数15.80万人,较“十二五”末增长192.4;规上服务业营业收入743.90亿元,居全省第二,营业收入超十亿元的规上服务企业12家。2020全年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584.35亿元,年均增长10.9。

产业结构持续优化,发展质态明显提高。线上购物、网络订餐、直播带货、夜间经济等新业态新模式发展迅猛,金融服务、信息服务、文化旅游、健康养老等亮点纷呈。2020年,全市限额以上商贸单位网上零售额228.17亿元,是2015年的5.6倍;金融业实现增加值186.67亿元,年均增长8.5。在全省率先成立市级“5G 工业互联网”产业发展联盟,软件信息服务业营业收入210.41亿元,较2015年增长180.4,三七互娱首次入选全国互联网行业百强。获批国家级动漫基地、国家数字出版基地(芜湖)园区;全市A级景区累计达34家,5A级景区创建实现突破,获评中国夜游名城,芜湖古城、松鼠小镇建成运营。智慧养老试点示范工程创建工作顺利开展。

创新驱动提速前行,发展动能深度激活。获批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国家创新型城市,2020年城市创新能力在全国创新型城市中位列第25位。科学技术平台建设快速推进,2020年全市拥有省级及以上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00个;省级及以上企业技术中心188个,其中国家级15个;省级以上科技企业孵化器18家,其中国家级孵化器5家;省级以上众创空间24家,其中国家级6家。建成国家工业机器人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安徽)、安徽省大米及制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和安徽省建设工程基础材料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国家级质检中心数量居全省首位。

载体平台日臻完善,集聚效应愈发彰显。建成省级现代服务业集聚区26个,省级服务业示范园区7家,总数居全省第二。全市省级服务业集聚区营业收入796.63亿元,实现税收48亿元,入园企业4489家,就业人员约16.24万人。创建省级电商示范园区5家,省级电商示范企业9家,国家级电商示范企业2家。中国(安徽)自由贸易试验区芜湖片区、中国(芜湖)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国家检验检测高技术服务业集聚区正式获批,入选港口型国家物流枢纽、中国快递示范城市。

改革开放取得突破,政策环境明显改善。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等一批服务业试点示范全面推进。深入推进“放管服”改革,大力开展“不见面审批(服务)”,常态化开展“四送一服”活动,“四最”营商环境不断优化。中国(安徽)自贸试验区芜湖片区建设积极推进,成功复制推广自贸区改革试点经验88项。陆续出台《芜湖市促进现代服务业发展政策规定》《加快现代服务业集聚区建设实施意见》《加快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的实施意见》《加快生活性服务业发展的实施意见》《芜湖市服务业优秀人才选拔工作暂行办法》等系列政策,发展环境不断优化。

(二)宏观形势

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提出的新要求。随着新发展格局的加速构建,具有枢纽优势、制造业发展优势、产业创新优势和高能级开放平台优势的芜湖,围绕“四个名城”建设,理应在服务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服务国内市场、优化要素配置、服务业开放创新等领域作出更大作为。这对芜湖加快推动生产性服务业向专业化和价值链高端延伸、生活性服务业向品质化和多样化升级等都提出了新的要求。

国家区域发展战略实施带来的新机遇。随着长三角一体化、长江经济带等战略的实施和推进,城市分工合作进一步深化,这为芜湖全面对接长三角世界级产业集群、世界级机场群和港口群,高质量融入区域发展大局带来良机。有利于芜湖积极承接沪苏浙服务业溢出效应和辐射效应,强化与周边地区分工协作,提升服务业发展能级,推动服务业高端化、品牌化和国际化发展。

产业变革纵深演进催生的新动能。随着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深入演进,服务业向网络化、智能化、个性化、互动式方向发展成为大势所趋,5G、人工智能、大数据、工业互联网等不断加速服务业内容、业态和模式创新发展。近年来,芜湖数字经济发展较快,通过数字赋能增强发展动能,积极发展现代服务业新业态、新模式,将有力促进服务业创新升级和提质增效。

城市发展新定位提出服务经济新诉求。“十四五”时期,芜湖将奋力打造智造名城、创新名城、开放名城、生态名城,加快建设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明显增强的省域副中心城市和长三角具有重要影响力的现代化大城市,建设人民城市。“四个名城”建设对科技服务、信息服务、现代物流、现代金融、商务服务、节能环保服务等产业发展提出新的更高要求,相关领域发展进入腾飞阶段;围绕省域副中心城市、长三角具有重要影响力的现代化大城市和人民城市建设,适应人民群众新期待、满足人民群众新要求,需要扩大覆盖全生命期的各类服务供给,在文化旅游、新型商贸、健康养老、教育培训、家庭服务等品质提升、品牌建设等方面取得更大作为。

与此同时,“十四五”时期我市服务业发展也面临一些问题和挑战:一是服务业发展程度与省域副中心城市建设要求不相匹配。服务业增加值总量、占比等均偏低,辐射带动作用发挥有待强化。二是服务业新兴领域竞争优势有待形成。传统行业仍占主导地位,结构层次低、效益低、经营模式滞后、创新活力不足等问题依旧突出。高端化专业化的生产性服务业发展较为滞后,高品质多样化的生活性服务业供给不足。三是高能级服务平台建设和龙头企业引进培育需要强化。服务业集聚区整体功能发挥还需要进一步加强,具有全国、区域竞争力和品牌影响力的龙头企业数量不多,现代服务业急需的高层次、复合型人才队伍不足;区域服务网络尚未形成,服务业开放以及融入长三角区域一体化步伐有待加快。为此,必须保持清醒认识,把握战略机遇期的深刻变化,推动服务业实现高质量发展,在加快建设新阶段现代化美好安徽上作出芜湖更大贡献。

二、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以推动服务业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深化服务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改革创新为根本动力,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为根本目的,聚焦创新发展、融合发展、集聚发展,积极构建“6 5”“芜湖服务”新体系,创响“芜湖服务”新品牌,优化市域服务业格局,推动城乡服务业融合发展,打造长江经济带“两业”深度融合发展标杆、长三角生活性服务业品质化发展典范、安徽省服务经济开放创新发展新高地,为芜湖打造“四个名城”,加快建设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明显增强的省域副中心城市和长三角具有重要影响力的现代化大城市,建设人民城市提供坚实支撑。

(二)发展原则

创新引领,融合发展。依托“紫云英人才计划”和全域孵化区建设,加大人才引进力度,鼓励企业深入推进技术、模式、业态和管理创新,推动服务业不同领域间,以及一二三产的深度融合。进一步强化要素集散能力,吸引“流”要素汇聚融通,形成整体联动。

市场主导,品质发展。顺应消费升级趋势,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推动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更好结合,最大限度激发市场主体活力。坚持质量至上,以标准化、高质量为核心推动“芜湖服务”品牌创建。

重点突破,特色发展。围绕制造业发展需求,聚焦服务业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补齐产业发展短板。依托服务业集聚区、功能性载体和平台,鼓励各县市区、开发区发挥比较优势,培育竞争优势,形成特色彰显、优势互补、功能协调的服务业发展新格局。

优化环境,开放发展。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加大政策支持力度,打造良好的现代服务业发展营商环境。积极融入国内国际双循环新发展格局,探索从商品和要素流动型开放向制度型开放拓展,大力发展服务贸易,以更大力度推进全方位高水平服务业开放。

(三)发展定位

长江经济带“两业”深度融合发展标杆。把握“智造名城”“创新名城”建设契机,聚焦提高产业创新能力、提高要素配置效率和增强全产业链优势,推动现代服务业与先进制造业深度融合。建成一批创新活跃、效益突出的“两业”深度融合企业、园区,以高质量的服务供给引领制造业转型升级,在制造服务业发展上树立标杆。

长三角生活性服务业品质化发展典范。把握省域副中心城市、长三角具有重要影响力的现代化大城市和人民城市建设契机,扩大覆盖全生命期的各类服务供给,融合化、品牌化发展文化旅游,时尚化、品质化发展新型商贸,加大公益性、基础性服务供给,在服务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向往上争做示范,确立在长三角地区的发展典范。

安徽省服务经济开放创新发展新高地。依托中国(安徽)自由贸易试验区芜湖片区、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等开放平台优势,把握全域孵化区和国家产业创新中心、国家技术创新中心建设契机,以信息技术和先进文化提升服务业发展水平,“双自联动”“双圈协同”,协同共建长三角科技创新共同体,加快对接融入上海临港新片区和虹桥国际开放枢纽,确立在安徽服务业开放创新发展中的高地地位。

(四)发展目标

发展贡献更加凸显。服务业对经济增长、投资、就业的贡献稳步提高,对经济发展、民生改善、社会进步的支撑作用进一步增强。到2025年,服务业增加值年均增速高于地区生产总值增速,服务业从业人员占比稳定在50左右。

行业结构明显优化。以支撑芜湖制造业高端攀升、满足群众高品质生活需求为导向,有效提高服务业研发投入占销售收入比重,优化提升传统服务业态,积极发展新业态新模式,扩大新兴服务业供给,构建层次多元、协同发展的产业体系。到2025年,其他营利性服务业营业收入年均增长35以上。

质量效益显著提升。标准化、品牌化建设取得积极进展,服务质量明显增强,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全面提高,培育形成一批具有较强竞争力的服务企业和知名品牌。到2025年,全市服务业劳动生产率达到25万元/人。

集聚水平持续提高。服务业集聚区提档升级,公共服务能力不断完善,要素集聚能力显著提升,示范带动效应更加凸显。到2025年,新增省级现代服务业集聚区16家、新增现代服务业集聚示范区6家。

改革开放深入推进。服务业发展体制机制更加健全,政务服务和监管水平全面提升。开放发展取得明显突破,服务贸易保持稳步增长,服务业利用外资规模和比例明显提高,利用外资范围进一步拓宽,到2025年,跨境电子商务交易总额达到140亿元,服务业实际利用外资占比达到25。

芜湖市“十四五”服务业发展目标

序号

指标(单位)

2020年

2025年

年均增长()

1

服务业增加值(亿元)

18

[1] [2] [3] [4] [5] [6]  下一页

最新资讯杂谈

欢迎咨询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