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 您现在的位置: 我爱芜湖 > 资讯杂谈 > 正文

芜湖传统文化巧创新江城人民享文化大餐

发布日期:2016/9/24 11:33:04 浏览:1075

导读:任何一种民族文化,都有它发生、发展的历史,都有它的昨天、今天和明天。中国传统文化是我们先辈传承下来的丰厚遗产,如今的我们更应该坚守传统民俗足迹,将传统民俗文化发扬光大。芜湖在加强精神文明创建方面加大对传统民俗的保护,为江城人民精神生活构筑新高地。

任何一种民族文化,都有它发生、发展的历史,都有它的昨天、今天和明天。中国传统文化是我们先辈传承下来的丰厚遗产,如今的我们更应该坚守传统民俗足迹,将传统民俗文化发扬光大。芜湖在加强精神文明创建方面加大对传统民俗的保护,为江城人民精神生活构筑新高地。

传统民俗演出

中国传统民俗文化是中华文明演化而汇集成的一种反映民族特质和风貌的民族文化,是民族历史上各种思想文化、观念形态的总体表现,是居住在中国地域内的中华民族及其祖先所创造的、为中华民族世世代代所继承发展的、具有鲜明民族特色的、历史悠久、内涵博大精深、传统优良的文化。它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文明的结晶,芜湖作为皖江一颗靓丽的明珠,拥有自己独特的民俗文化,经过千年文化传承而不断绝!如今,依旧活跃于历史舞台,服务着江城人民!

舞马灯

东营-芜湖

芜湖县红杨镇万村村潘村自然村有个的民俗——舞马灯,每当到舞灯的日子,家家户户就自发张罗起来,尤其到圆灯那天,每家每户都要上门接灯,期盼新的一年全家幸福美满。

据村里72岁的潘守林老人介绍,潘村马灯已有数百年历史,是远近闻名的老马灯堂子,尤其是上世纪八十年代春节玩马灯盛行一时。2000年以后,村里人外出居住工作的越来越多,有的过年也很难回村一趟,再组织玩马灯难度太大。这几年,由于政府的倡导、村两委干部的宣传,大家又对马灯重视起来,部分在外创业有成的年轻人回来与老一辈人商量,自行集资并组织人员,购置了新的灯服和相关器材,要把马灯再玩起来。从腊月开始,马灯队就进行演练,大年初一即前往周边乡村进行表演,为当地新春佳节增添了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圆灯是马灯最后的收官表演,也是演出最卖力、最出彩的时候。高亢激昂的锁呐声,铿锵欢快的锣鼓声,震耳欲聋的炮竹声交织在一起,响彻整个乡村。夜晚来临,时时冲起的高炮烟花照亮了夜空,画出了一道道绚丽的曲线,和着锣鼓,马灯队伍在全村老少的陪伴下,依次前往村里的每一户人家。

万村村书记说,潘村马灯不仅是村民们对于传统文化的坚守,更是在平日的生活中注重精神文明的建设,做到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双重发展,并且表明对于潘村马灯,村委会将会收集整理各类资料上报到镇政府,并逐级申报非物质文化遗产,力求将这一古老的民俗传承并发扬光大。(陈辰)

东营鱼灯

东营-芜湖

在南面东营整治区,村民喻化金正赶着春天结束前在给村庄道路上进行绿化,“在我们东营村,城里有的停车场、中心广场、健身广场……在我们这应有尽有,生活条件一点也不比城里差。”喻化金高兴地说道,而让他更自豪的是每年春节期间的鱼灯表演。

喻师傅说:“我们黄雒水面很多,过去农民靠种田和捕鱼维持生活但经常水灾泛滥,为庆祝农业丰收和祈求捕鱼平安,从明末清初开始,每年正月初二到十五都要玩‘鱼灯’。每次玩灯前,也有很多禁忌,如舞灯的男子在初一上午要洗澡,并且不得与妻子同房,为的就是表达对鱼神的敬畏之情。初二晚上五六点钟开始举行摆香案仪式,把天官(传说是造福当地百姓的神)请出来,天官到了哪家门口,哪家都要放鞭炮迎接磕头,等正式鱼灯开始时,由八位身强力壮着蓝绿色绸布衫青年,手持八盏两米多长的鱼灯开始表演。八只鱼灯中朱红色为头鱼、翠绿色为二鱼,鱼体不同的颜色代表不同次序。在表演过程中,依次玩出‘里翻花’、‘双抱’、‘钻亲’、‘金龙抱柱’等24个节目,并摆出象征‘人口太平、天下太平’等字样造型,祈求平安。到了正月十五,就要‘送神’,也就是挂灯,由我们村的两大姓氏喻、潘两家轮流保管着。”

从鱼灯传承人潘克胜那里了解到,“东营鱼灯由竹篾扎制,蒙以纱布,并在纱布上排胶,分为扎灯、画灯、出灯等工序,每做成一盏鱼灯需要约一个星期时间。为把鱼灯做得栩栩如生,画灯的颜料专门从江苏颜料厂定制,由自己调配而成,画灯师也是从专门的美术学校的毕业生中邀请,每盏鱼灯成本需要3000元。我们东营‘鱼灯’在1955年底参加了安徽省第一届民间音乐舞蹈会演,荣获了‘优秀节目奖’。在1956年到北京怀仁堂参加了全国民间音乐舞蹈会演,获得了好评,并于2010年入选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汤广飞文/摄)

扭秧歌

东营-芜湖

为了弘扬、传承地区民俗文化,3月21日下午,荻港镇德远社区组织辖区文艺爱好者参加“繁昌民歌之荻港专场”民俗表演,为社区居民带来了一道丰盛的文艺大餐。

来自社区的演员们先后表演了舞龙灯、扭秧歌、锣鼓等富有地域特色的民族民俗节目,为社区居民带来了一顿丰盛的文艺大餐。活动内容丰富多彩,现场观众掌声不断,不少居民还用手机记录精彩的瞬间。前来观看的社区居民吴奶奶说:“我就爱看扭秧歌,一听有扭秧歌我很早就来了,大家伙聚在一起也热闹,这活动挺好的。”

通过丰富多彩的民俗文化活动不仅传承、弘扬了民间的优秀文化,倡导社区和谐理念,营造文明、温馨、和谐的社区人际关系。(缪永华)

文化的传承

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上下五千年,经过了时间的考验,蕴涵着丰富的科学文化精神,是中华民族的重要凝聚力。因此,在时代今天的我们,就更应该努力传承传统文化,继承并使之发扬光大。这样民俗文化的传承才能不至于中断,让我们能够明白和知晓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在浩瀚的文化海洋里,自由的驰骋,才能把最精髓、最深邃的部分,继续延绵而不断绝!

剪纸

东营-芜湖

4月15日,滨江·女人课堂开课,这次兴趣班的主要内容是剪纸活动。今后每周三下午由皖南画院院长张月东免费讲课。

剪纸活动的开展的目的是让社区居民了解民间剪纸的艺术美,发扬了我国民族,民间优秀的艺术传统,增强了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兴趣班上,张院长讲其实剪纸并不难学,有绘画的功底学得会比较快,真没有功底也没关系,可以从头学习,首先从点、线、面开始学习,然后学习剪简单的三角、圆形等图案,熟练掌握后即可上手剪纸了。他教给大家剪纸的技巧与手法,并与妇女们进行交流,大家边听边学,非常专注,乐在其中。

近年来,随着社区妇女之家、社区三大服务中心等活动场地建设的不断完善,社区不断创新培训班内容,以满足广大妇女姐妹老有所学需求、积极宣传和谐社会成果,充分展示滨江社区居委会妇女的精神文化风采。(孙晓雯)

赛龙舟

东营-芜湖

“六月六赛龙舟”,为了迎接端午、清明的到来,每年的农历六月初六,在襄安镇与泉塘镇的交界处——永安河内,都会举办一场别开生面的民间龙舟赛,这是一项具有民族特色和地方特色的寻根祭祖、民俗文化表演和民间艺术,让人们在参与中亲身体验节日习俗,感受传统文化魅力。

天气晴好,碧空万里,只见永安河两岸,人山人海,鞭炮齐鸣,锣鼓喧天,一派热闹景象;永安河内,红、白黑等色的龙舟共有十余只。一声锣响,百舸齐发,勇搏激流,两岸观众、过往游客喊声震天,在这个特殊的节日共享视觉盛宴。

在大力提倡精神文明建设的今天,类似这种民间式的精神文化生活,正是群众需要的,也是群众所喜闻乐见的。它是一种活动,更是一种文化的的延续与发扬。(胡亚静)

传统庙会

东营-芜湖

4月16日至18日(农历2月28日至30日)为襄安镇民间传统庙会,琳琅满目的各种生活用品、鲜艳夺目的各种花卉、香味四溢的各色小吃纷纷吸引众多市民的眼球,好玩快乐的娱乐设施是小朋友们的喜好,而品种齐全、内容丰富的各种图书备受市民的亲睐,趁庙会人多镇文化部门开展的送戏下乡活动,更为民间传统庙会增添了喜庆气氛,襄安镇传统庙会,为老百姓送来了方便,成了家门口的文化大餐。

4月16日,庙会的第一天,一大早四邻八乡群众便赶往襄安镇庙会会场,可谓人头攒动。挑凉席的挑凉席,买针织的买针织,购花卉的购花卉……而在图书展卖处,则不时有许多市民驻足,纷纷选购自己喜欢的图书。襄安镇结合“全民阅读。书香无为”读书季活动,引导广大居民多读书、深读书、读好书,在集镇中心地带划出场地供新华书店、正规图书营销商营销图书,方便广大市民阅读、选购自己所喜爱的图书。在现场,笔者看到图书种类齐全。有政治类、经济类、国学经典类、文学类、科普类、生活类、家庭医学等类,价格合理、实用的图书吸引众多市民前来阅读、选购。他们有老人、有小孩,有农民、有家庭主妇、还有学生。“我是一位农民,现在种田讲科学,我买了一本种养殖类图书,以后种田有保障,也方便多了”该镇种粮大户方先生高兴地说。在该镇文化广场,镇文化部门开展的送戏下乡活动,则吸引了众多市民前来观看。有趣的节目、诙谐的表演,不时赢得观众阵阵的掌声与欢笑声。

襄安镇传统庙会,经济搭台,文化唱戏。在为期3天的时间里,该镇文明办联合市容、公安、工商等部门,搞好庙会期间的安全,规范市场经营秩序,方便群众就近交易、购物,而传统庙会,更为老百姓送来了精神食粮,培养了老百姓读书学技的兴趣,开阔了视野,增加了庙会的文化气息与喜庆气氛。真正做到“文化惠农”,“文化利农”、“文化乐农”,襄安镇传统庙会,为老百姓送来了方便,丰富了广大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与道德修养,成了家门口的文化大餐。(周小平)

黄梅戏

东营-芜湖

南陵县2015年度民营剧团黄梅戏调演4月10日成功举办,来自全县各民营剧团带来了各自的拿手好戏登台展示,向广大戏谜送上一场精彩的文化盛宴。

此次民营剧团黄梅戏调演旨在进一步探索政府购买公共文化服务、实现由“办文化”向“管文化”转变的工作模式和运行机制,遴选优秀剧团,繁荣全县黄梅戏文艺创作,丰富城乡群众精神文化生活。为确保调演活动公开、公平、公正,南陵县文广新局在方案制定、信息发布、竞赛评审、结果运用等全过程严格履行程序,规范操作。当天,各参演的民营剧团分别表演了《皮秀英四告》、《舍子救孤》、《斩经堂》等传统剧目和《百善孝为先》、《单刀会》、《一篮蔬菜》等新创作剧目,经过现场专家评委、群众评委共同评定,并综合符合文件条件得分,南陵县新黄梅文化传媒演艺有限公司、南陵县红霞黄梅戏艺术团摘得调演第一名、第二名,将承担南陵县2015年度送戏下乡任务。

此次调演活动由南陵县文广新局主办,南陵县广播电视台、南陵县文化馆承办。(汪天友)

民俗文化创新

文化在交流的过程中传播,在继承的基础上发展,都包含着文化创新的意义。文化发展的实质,就在于文化创新。文化创新,

[1] [2]  下一页

最新资讯杂谈

欢迎咨询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