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 您现在的位置: 我爱芜湖 > 下设单位 > 正文

芜湖市农业农村局芜湖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芜湖市财政局芜湖市商务局关于印发芜湖市“互联网 ”农产品出村进城工程实施方案的通知

发布日期:2020/9/16 12:10:45 浏览:580

来源时间为:2020-09-03

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市直有关部门:

根据《安徽省农业农村厅安徽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芜安徽省财政厅安徽省商务厅关于印发安徽省“互联网 ”农产品出村进城工程实施方案的通知》(皖农市(2020)79号)文件要求,现将《芜湖市“互联网 ”农产品出村进城工程实施方案》印发给你们,请认真抓好落实。

                芜湖市农业农村局芜湖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芜湖市财政局芜湖市商务局                  

                                                                  2020年9月3日

                                             芜湖市“互联网 ”农产品出村进城工程实施方案

为贯彻落实《安徽省农业农村厅安徽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安徽省财政厅安徽省商务厅关于印发安徽省“互联网 ”农产品出村进城工程实施方案的通知》文件精神(皖农市〔2020〕79号),依托“互联网 ”优势,推动农产品产得优、卖得出、卖得好,推进我市农业高质量发展,提出如下方案:

一、总体要求及工作目标

贯彻落实乡村振兴战略总体部署,紧密结合决战决胜脱贫攻坚、长三角绿色农产品生产加工供应基地建设,坚持通过各级政府全力支持,各部门通力协作、各类市场主体积极参与,以县为单位,以乡村为落脚点,加快推进信息技术在农业生产经营中广泛应用,充分发挥网络、数据、技术和知识等要素作用,建立完善适应农产品网络销售的供应链体系、运营服务体系和支撑保障体系,推动我市农产品特别是贫困村农产品卖得出、卖得好,带动农业转型升级,提质增效,拓宽农民就业增收渠道,助力农业农村现代化和乡村振兴。选择1-2个县(市、区)试点示范,争取尽可能多的县纳入省级和国家试点,用2年左右时间完成试点示范建设任务,探索形成一批符合我市实际、可复制可推广的“互联网 ”农产品出村进城推进模式和标准规范。到2025年底,全市范围内基本完成工程建设任务,实现主要农业县(市区)全覆盖,形成“互联网 ”与农村一二三产业深度整合发展新格局,农产品产销顺畅衔接、出村进城便捷高效。

二、主要任务

1、打造县域特色农产品品牌。将“一村一品”、“一镇一特”和“一县一业”作为鲜明导向,挖掘当地1-2个(类)有资源特色、品质特色、功能特色与文化内涵的农产品,发挥政府引导和市场机制作用,加快特色产业整体开发和聚焦发展,促进以特色塑造优势产业,以产品壮大主导产业,培育一批在长三角地区乃至全国叫得响、有影响力的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知名品牌和产品品牌。大力发展“三品一标”农产品,严格过程管控,实现全程质量追溯,实现“三带三上”。支持各类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利用电商渠道,发展直供直销、冷链配送等新型业态,促进生产端与快速物流端、电商销售端紧密对接,提高优质特色农产品市场竞争能力。加大宣传力度,加强农产品品牌监管,强化品牌保护,严厉打击假冒、伪造等侵权违法行为。(市农业农村局牵头,市发展和改革委、市商务局、市市场监管局、市新媒体集团按照职责分工负责)

2、打造数字农业基地。推进物联网、大数据、云数据、智能装备等信息技术与当地特色产业深度融合,强化数据采集监测、挖掘分析和智能决策调控,因地制宜提高良种繁充育、种养业生产管理、病虫害防沼、动物疫病防控、产地环境监测等环节管理效能,促进网络化、绿色化、标准化生产。鼓励和支持一批农业园区、农产品加工集中区、农业龙头企业等全产业链全程应用信息技术,探索新技术成果在农业领域的应用场景和赋能方式,推动以数据信息指导生产,引导市场和服务决策。(市农业农村局牵头,市科技局、市经信和信息化局、市商务局、市市场监管局、按照职责分工负责)

3、加大质量溯源监管力度。将农产品生产、初加工企业纳入市级以上农产品质量追溯平台,督促农产品生产经营者严格落实质量安全主体责任,全面试行食用农产品合格证制度,加强对产地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和监督管理,实现信息可追溯、责任可追查。督促网络食品交易第三方平台建立实施入网食品生产经营者审查登记、食品安全自查、食品安全违法行为制止及报告、严重违法行为平台服务停止、食品安全投放举报处理等制度,督促入网食用农产品销售者严格落实质量安全主体责任,依法查处网络销售不符合食品安全标准的违法违规行为。(市农业农村局、市市场监管局按职责分工负责)

4、加强农产品标准体系建设。鼓励科研院所、大专院校、电商企业、龙头企业和专业合作社等各类主体,积极参与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的制修订,推进各级地方标准、团体标准和企业标准的制修订工作。加快优质特色农产品田间管理、采后处理、分等分级、包装储运、产品追溯、信息采集等各环节标准研制,形成全方位、多层次的标准体系。大力推进相关法律法规和标准的宣贯实施,细化标准化生产和流通操作规程,推进农产品规模化、标准化生产。(市市场监管局、市发展和改革委、市农业农村局、市商务局等按职责分工负责)

5、创新农产品营销方式。鼓励引导本土农业电商平台做大做强,鼓励知名电商平台发挥战略合作伙伴作用,引导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开设地立特色馆或农产品旗舰店,有针对性推广县域特色农产品,以一“品”宣传带动“多品”营销。支持县里选择一家有产业规模优势,有资源整合力量的农产品产业化运营主体,对接知名电商,利用当地电商企业和县乡村三级农产品网络销售服务体系和营销渠道,联合全产业链各环节市场主体、带动小农户,健立“1 1 N”的县域农产品出村进城运营机制,统筹开展特色农产品生产、加工、仓储、物流、品牌、认证服务,运用数字化手段加强供应链管理和品质把控,提高绿色优质农产品市场竞争力,健全完善县乡村三级建立供需信息采集、监测与发布机制,打通产、供、销全产业链数据。(市商务局、农业农村局牵头,市发展和改革委、市市场监管局、市供销社、市邮政管理局按照职责分工负责)

6、完善产地基础设施。因地制宜采用宽带、光纤、移动网络等多种形式,推动农村网络基础设施建设,覆盖农业生产、加工等区域,满足农业用网需求。加强蔬菜、水果、茶叶、畜禽、水产品等产品产地预冷、分等分级、初深加工、包装仓储、交邮快等基础设施建设,支持合作社、家庭农场、龙头企业等主体建设相关设施,推进共享共用,提升农产品产地商品化处理和设施设备使用效率。推进长三角绿色农产品生产加工供应基地、现代农业园区、农业标准化示范区、畜禽标准化示范场和水产健康养殖示范场等生产条件建设,提升绿色优质农产品持续供给能力。(市农业农村厅牵头,市发展和改革委、市经济和信息化局、市商务局、市邮政管理局等按职责分工负责)

7、健全农产品物流体系。充分利用快递物流、邮政、供销合作社、益农信息社、电商服务站点等现有条件,完善县乡村三级物流体系。推动邮政快递服务下沉到村,集中收寄、直配专线、电商融合等多种服务农业模式,因地制宜加快推进“快递进村”,提升农村快递网络覆盖率和快递农业融合度。开展城乡冷链物流设施建设行动,实施农产品仓储保鲜冷链物流设施建设工程,构建覆盖农产品生产、加工、运输、储存、销售等环节的全程冷链物流体系,做好销地与产地冷链衔接。推进农贸市场、标准化菜市场开辟冰鲜、冷冻畜禽及果蔬产品专卖区等。鼓励农产品物流技术创新,推广可循环使用的标准化包装,提高农产品包装保鲜技术水平。加强与沪苏浙农批市场、电商平台、生活商超等对接合作,共建长三角3小时鲜活农产品物流圈。(市发展和改革委、市交通运输局、市商务局、市农业农村局、市邮政管理局、市供销社等按职责分工负责)

8、提升网络应用技能。依托新型职业农民教育、农村实用人才培训等现有培训资源,开展农产品电商、线上线下融合销售、农民手机应用技能等公益性培训,提高农民获取信息、管理生产和网络销售能力。支持有培训意愿的农民参加农村电商就业技能培训,并按规定落实培训补贴政策。鼓励各类电商企业、服务机构、职业教育机构建立专业培训基地和师资队伍,开设农业农村电商专业课程,开展市场化专业培训,培养一批农产品网络销售实用人才。鼓励各类企业开发服务“三农”的手机应用。让手机成为“新农具”,直播成为“新农活”。(市农业农村局、市教育局、市科技局、市经济和信息化局、市商务局、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市扶贫办等按职责分工负责)

9、打造电商园区基地。发挥“政府推动 市场动作”的政策导向,打造县级农业农村电子商务产业园,培育引进一批运营水平高、创新意识强、带动作用大的市场主体,引领带动产业链上下游企业。鼓励各地建设一批农村互联网创业创新实训基地、孵化基地、创客空间、电商创业园区等,为农业农村电商发展提供场地支持和创业孵化等服务。鼓励电商企业、互联网企业等各类市场主体和返乡人才开拓农业农村业务,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和互联网平台,发展创意农业、观光农业、认养农业、都市农业、农业等新业态新模式。推动传统农业生产加工流通企业拓展线上业务,引导和支持农民群众特别是小农户、贫困户生产适合网络销售的优质特色农产品,通过多种形式上网销售。(市农业农村局、市商务局、市发展和改革委、市科技局、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市文化和旅游委、市扶贫办、市邮政管理局等按职责分工负责)

10、建立区域数据资源库。支持知名电商平台联合县域农产品产业化运营主体,加强特色农产品生产、销售、流通、服务等基础数据采集监测,建立农产品出村进城大数据库,实现产、供、销、管各环节数据集成与可视化。强化数

[1] [2]  下一页

最新下设单位

欢迎咨询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