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 您现在的位置: 我爱芜湖 > 资讯杂谈 > 正文

芜湖“十四五”人才发展“蓝图”绘就

发布日期:2022/4/4 1:37:44 浏览:137

来源时间为:2022-03-16

首席记者赵丹丹

城市高质量发展,归根结底要靠高水平创新人才。“十三五”时期,芜湖全力推进人才强市建设,至“十三五”末,全市人才资源总量99.38万人,占人口总量的27.3,人才要素为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十四五”时期是芜湖加快打造省域副中心、建设人民城市,开启新阶段现代化美好芜湖建设新征程的重要时期。刚刚发布的《芜湖市“十四五”人才发展规划》明确提出,要以人才引领芜湖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实现“芜湖起飞”。

从“十三五”时期的“支撑”到“十四五”规划中的“引领”,一词之差,体现出人才对芜湖发展所起到的作用将更加突出、地位将更加重要。“十四五”期间,芜湖将打造区域人才中心和创新高地,加大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企业家人才和高技能人才的培养、引进和使用力度,加速构建人才引领发展的新格局。

蓝图绘就:奋力打造区域人才中心和创新高地

步入“十四五”,芜湖人才发展面临的内外部环境正在发生深刻变化,人才作用从支撑到引领转变,人才引力从政策到环境转变,人才队伍从扩容向提质转变,人才治理从传统到现代转变。这要求芜湖必须进一步改革创新,在引进、培养、评价、使用、激励、服务人才等方面实现更大突破。

根据《芜湖市“十四五”人才发展规划》,到2025年,将芜湖打造成为各类人才荟萃集聚、创新要素高度整合、创新创业高度活跃、人才生态高度优越的人才蓄水池和创新策源地,打造区域人才中心和创新高地,着力推进“紫云英人才计划”,努力实现“垂直崛起”,在加快打造省域副中心、建设人民城市新征程中谱写人才工作新篇章。具体目标为——

人才总量稳步增长。到2025年,力争新招引落地高层次科技人才团队300个,引进 1000名,集聚高端人才10000名,累计引进高校毕业生30万名左右;引进50名教育高层次人才,分层次培养20名教育家型教师(校长)、300名卓越教师(校长)、1000名中小学市级骨干教师;引进100名卫生高层次人才,分层培养50名市级名医、100名卫生优秀人才、200名卫生骨干人才。

人才结构持续改善。到2025年,全员劳动生产率年均增长7,高技能人才占技能人才比例达到22以上,专业技术人才高级职称比例达到10左右;在关键核心技术领域拥有一批战略科技人才、一流科技 和创新团队,建强一批本土人才,培育一批青年人才,在经济社会各领域形成一批引领支撑行业和产业发展的优秀人才。

人才环境和效能明显提升。到2025年,人力资本投资占地区生产总值比例达到15以上;全社会研发经费投入年增长率达9,每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达到70件;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占规模工业总产值比重超过42。

奋进其时:加快形成人才百花齐放的生动局面

蓝图实现靠实干。向着“十四五”人才工作目标,芜湖从人才集聚、平台打造等方面全方位布局,以时不我待、只争朝夕的奋斗精神加速推进。

“抢抓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中部崛起等重大战略机遇,以提升发展能级为重点集聚产业 和高层次人才,让芜湖成为创新创业人才的重要首选地。”市委人才办相关负责同志介绍,我市将通过“六个围绕”打造区域人才中心和创新高地,即围绕建设综合性国家产业创新中心集聚 、围绕建设“智造名城”集聚科技创新人才、围绕建设中国(安徽)自由贸易试验区芜湖片区集聚开放合作人才、围绕建设“四个中心”(区域消费中心、现代物流中心、区域教育中心和医疗中心)集聚专业技术人才、围绕建设特色产业集群集聚产业人才、围绕建设乡村振兴先行示范区集聚高素质乡村振兴人才。

与此同时,实施重点人才集聚行动,依托“紫云英人才计划”,坚持引进与培养并重、数量与质量共增,打造一支规模宏大、结构优化、素质优良、充满活力的人才队伍,包括汇聚高层次人才、引育青年俊才、加大本土英才培养、加快企业家素质提升、打造芜湖工匠、集聚教育卫生人才、加强社会工作人才培养、强化党政人才立体化培养等。

搭建招才引智新平台、构筑人才集聚强磁场,“十四五”期间,芜湖将全力构筑人才协同发展新平台,为人才在芜就业创业培植一方沃土——

依托“一廊两圈”构筑高能级聚才平台,围绕机器人及智能装备、新能源及智能网联汽车、航空航天等领域,与国内大院大所、知名院校等开展合作,集聚一批战略科学家、 ;

依托产业集群构筑人才发展平台,依托芜湖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省级经济技术开发区、科技产业园和特色产业基地,打造集人才创新创业、技术革新和新兴产业培育为一体的产业集聚园区;

依托高校构筑人才储备平台,到2025年,推动建设产业(行业)特色学院20个,争取新引进高校建设研究生院或独立法人的办学机构5所,大学毕业生当年留芜比例达30以上;

依托科研院所构筑人才创新平台,力争到2025年,省级以上新型研发机构达40家,与市级重点创新研发平台共同形成覆盖科技创新全周期、全链条、全过程的研发平台体系;

依托企业构筑人才承载平台,积极组建国家实验室、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安徽省实验室等国家和省级研发平台,力争到2025年,新增企业研发平台100个以上;

依托创业载体构筑人才孵化平台,到2025年,建成市级以上科技企业孵化器、众创空间100家,实现县市区、开发区全覆盖,全市新增孵化面积达200万平方米。

改革突破:全力营造人才发展良好生态环境

随着人才对美好生活向往需求的日益提升,政策因素已不再是人才选择工作城市的唯一考量,良好的人才生态环境给予人才更大的吸引力。去年以来,芜湖以出台“紫云英人才计划”、组建全省首个人才发展集团为依托,从“不断完善人才政策”走向“全面优化人才生态”。

围绕各类在芜人才工作和生活,我市着力营造人才服务好环境,打造人才发展好生态,让芜湖成为人才“归”谷。如在打造特色人才服务品牌方面,推进“芜湖紫云英人才服务平台”完善升级,实行一站式专窗服务,提供包括人才认定、配偶就业、子女就读等方面服务,推动政策兑现“秒批秒办”;探索以社保卡为载体,将“芜湖人才绿卡”“芜湖人才服务卡”并入社保卡,实行人才服务“一卡通”。

“我们还通过打造‘创业芜优’之城、实施创业主体培育工程、搭建优秀人才沟通交流平台等,构建人才创新创业生态圈。”市委人才办相关负责同志介绍,与此同时,我市还进一步完善人才创新创业金融扶持体系,破解人才和企业的抵质押融资难题,吸引更多人才和市场主体来芜创新创业。

“十四五”以来,芜湖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着力破除一切束缚人才发展的思想观念和体制机制障碍。在人才管理体制方面,发挥芜湖市人才发展集团作用,探索构建“人才 服务 资本 产业”运作机制,努力打造全市人才工作的“总服务商”和“城市HR”;在人才培养机制方面,以需求为导向,精准引进和培育重点领域、重点行业高层次、急需紧缺人才。同时,构建多元科学的人才评价机制,克服唯学历、唯职称、唯论文等倾向,健全以创新能力、质量、实效、贡献为导向的人才评价体系;构建顺畅有序的人才流动机制,探索建立户口不迁、关系不转、身份不变、双向选择、能出能进的人才柔性流动机制;构建激发活力的人才激励机制,以增加知识价值为导向,建立向高层次人才、高技能人才倾斜的分配机制。

营造“近悦远来”人才生态,激活人才发展“一池春水”,芜湖依靠人才走到今天,也必将在人才的引领下,创造新时代更加辉煌的业绩!

最新资讯杂谈
  • 人才资讯速递(第31期)04-30

    ·日前,青岛高新区出台《青岛高新区关于振兴实体经济进一步推动“人才特区”建设的若干政策》,分别对高端人才、顶尖人才、国家省市重点人才以及柔性引进人才四个方面给予……

  • 2024年换热器的发展趋势04-30

    提示:如需英文、日文等其他语言版本,请与我们联系。字号:报告内容:换热器(heatexchanger),是将热流体的部分热量传递给冷流体的设备,又称热交换器。换……

  • 中山先生莅临芜湖记04-29

    来源时间为:2023-10-14孙中山先生曾在江城芜湖逗留过一天。这一天是1919年10月30日。这天上午8点,孙中山先生一行乘坐“联鲸”号兵舰由九江到达芜湖弋……


欢迎咨询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