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 您现在的位置: 我爱芜湖 > 资讯杂谈 > 正文

建设省域副中心芜湖成竹在胸

发布日期:2023/3/27 19:12:31 浏览:49

来源时间为:2023-03-17

人民网芜湖3月17日电(汪瑞华)到2027年,芜湖地区生产总值力争达到8000亿元,进入长三角20强;到2035年,地区生产总值较2020年增加两倍,人均地区生产总值超过长三角中心区平均水平,综合创新能力稳居长三角前列……

日前,安徽省印发了《关于支持芜湖市加快建设省域副中心城市的若干意见》(以下简称《若干意见》),这是安徽省首次以文件形式明确省域副中心城市,并出台专项政策支持。

《若干意见》明确,芜湖市要发挥交通区位优越、产业特色鲜明、科创资源丰富、创业氛围浓厚等比较优势,抢抓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历史机遇,攥紧“两个拳头”,打造“四个中心”,构建全国重要的先进制造业基地、全国创新创业引领发展的新高地、联通长三角和中部地区的开放枢纽、长江经济带绿色低碳发展的先行区、长三角具有重要影响力的现代化大城市。

所谓省域副中心城市,即与省会城市联系紧密,能够承接并放大省会经济、社会、文化等“溢出效应”,在一些重要专业功能上协同配合省会城市,服务、辐射省内区域的大城市。

《若干意见》的出台给芜湖发挥承接作用,带动安徽省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巨大的机遇。

值得关注的是,《若干意见》明确了芜湖发展定位,有利于芜湖与合肥形成错位联动、分工协作、优势互补、资源共享的区域新格局。

那么,如何建设省域副中心城市?3月17日,芜湖市召开加快建设省域副中心城市新闻发布会,给出了具体思路和答案。

芜湖将攥紧“两个拳头”,即制造业和现代大物流;打造“四个中心”,即产业创新中心、区域金融中心、区域文化旅游和消费中心、区域医疗康养中心,全面提升城市层级,积极构建对外开放合作新格局,确保成为名副其实的全省第二极。

近年来,芜湖市一手抓传统产业转型升级,一手抓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壮大,形成了汽车及零部件、材料、电子电器、电线电缆4大支柱产业,以及新能源和智能网联汽车、航空航天、机器人及智能装备等十大新兴产业。

2022年,芜湖市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增长15.6,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增长47.6,分别比全省高7.6和5.8个百分点;芜湖机器人产业基地、新能源汽车产业基地、通用航空产业基地、现代农业机械产业基地等4个省重大新兴产业基地共集聚规上工业企业381家,年产值1818.2亿元。

下一步,芜湖将着眼聚焦优势细分领域“提质”、推动产业创新能力“提升”、加强产业生态体系“提档”,进一步提升战新产业发展水平。

其中,采用“揭榜挂帅”等方式,支持重点企业开展行业前沿和共性关键技术、先进制造基础工艺等研发攻关和产业化推进。

同时,做强做优奇瑞智能网联和新能源汽车、长信科技、天马微电子等“链主企业”,打造产业链内部供应链和生态圈,牵引带动产业链中小企业融合发展,增强产业链关键环节竞争力,巩固优势细分领域行业领先地位。

《若干意见》将“建设现代化物流枢纽”提升到与制造业发展同等位次。

作为“公铁水空”兼备的综合交通枢纽城市,芜湖将充分发挥区位通道优势,构建“布局合理、功能完备、内通外畅”的大物流体系,统筹推进干线铁路、高速公路、干线航道、航空等重大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提升芜湖对外通道运输能力。

其中,在航空方面,推进芜湖专业航空货运枢纽港建设。实施超级转运中心、跨境电商物流分拨中心、全球供应链管理中心、多式联运中心、货航运营基地等重点工程。加快芜湖(京东)全球航空货运枢纽港建设。通过加快物流业与制造业深度融合发展,将物流枢纽优势转化为产业发展优势。

此外,芜湖还将在产业、融通、服务、人才、创新等领域全面提升城市层级,并加快构建对外开放合作新格局。

一方面推动省级及以上开发园区启动自由贸易试验区联动创新区建设;另一方面推动芜宣机场空港口岸开放,争取在芜宣机场设立空港保税物流中心(B型)。

人民网芜湖3月17日电(汪瑞华)到2027年,芜湖地区生产总值力争达到8000亿元,进入长三角20强;到2035年,地区生产总值较2020年增加两倍,人均地区生产总值超过长三角中心区平均水平,综合创新能力稳居长三角前列……

日前,安徽省印发了《关于支持芜湖市加快建设省域副中心城市的若干意见》(以下简称《若干意见》),这是安徽省首次以文件形式明确省域副中心城市,并出台专项政策支持。

《若干意见》明确,芜湖市要发挥交通区位优越、产业特色鲜明、科创资源丰富、创业氛围浓厚等比较优势,抢抓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历史机遇,攥紧“两个拳头”,打造“四个中心”,构建全国重要的先进制造业基地、全国创新创业引领发展的新高地、联通长三角和中部地区的开放枢纽、长江经济带绿色低碳发展的先行区、长三角具有重要影响力的现代化大城市。

所谓省域副中心城市,即与省会城市联系紧密,能够承接并放大省会经济、社会、文化等“溢出效应”,在一些重要专业功能上协同配合省会城市,服务、辐射省内区域的大城市。

《若干意见》的出台给芜湖发挥承接作用,带动安徽省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巨大的机遇。

值得关注的是,《若干意见》明确了芜湖发展定位,有利于芜湖与合肥形成错位联动、分工协作、优势互补、资源共享的区域新格局。

那么,如何建设省域副中心城市?3月17日,芜湖市召开加快建设省域副中心城市新闻发布会,给出了具体思路和答案。

芜湖将攥紧“两个拳头”,即制造业和现代大物流;打造“四个中心”,即产业创新中心、区域金融中心、区域文化旅游和消费中心、区域医疗康养中心,全面提升城市层级,积极构建对外开放合作新格局,确保成为名副其实的全省第二极。

近年来,芜湖市一手抓传统产业转型升级,一手抓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壮大,形成了汽车及零部件、材料、电子电器、电线电缆4大支柱产业,以及新能源和智能网联汽车、航空航天、机器人及智能装备等十大新兴产业。

2022年,芜湖市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增长15.6,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增长47.6,分别比全省高7.6和5.8个百分点;芜湖机器人产业基地、新能源汽车产业基地、通用航空产业基地、现代农业机械产业基地等4个省重大新兴产业基地共集聚规上工业企业381家,年产值1818.2亿元。

下一步,芜湖将着眼聚焦优势细分领域“提质”、推动产业创新能力“提升”、加强产业生态体系“提档”,进一步提升战新产业发展水平。

其中,采用“揭榜挂帅”等方式,支持重点企业开展行业前沿和共性关键技术、先进制造基础工艺等研发攻关和产业化推进。

同时,做强做优奇瑞智能网联和新能源汽车、长信科技、天马微电子等“链主企业”,打造产业链内部供应链和生态圈,牵引带动产业链中小企业融合发展,增强产业链关键环节竞争力,巩固优势细分领域行业领先地位。

《若干意见》将“建设现代化物流枢纽”提升到与制造业发展同等位次。

作为“公铁水空”兼备的综合交通枢纽城市,芜湖将充分发挥区位通道优势,构建“布局合理、功能完备、内通外畅”的大物流体系,统筹推进干线铁路、高速公路、干线航道、航空等重大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提升芜湖对外通道运输能力。

其中,在航空方面,推进芜湖专业航空货运枢纽港建设。实施超级转运中心、跨境电商物流分拨中心、全球供应链管理中心、多式联运中心、货航运营基地等重点工程。加快芜湖(京东)全球航空货运枢纽港建设。通过加快物流业与制造业深度融合发展,将物流枢纽优势转化为产业发展优势。

此外,芜湖还将在产业、融通、服务、人才、创新等领域全面提升城市层级,并加快构建对外开放合作新格局。

一方面推动省级及以上开发园区启动自由贸易试验区联动创新区建设;另一方面推动芜宣机场空港口岸开放,争取在芜宣机场设立空港保税物流中心(B型)。

最新资讯杂谈

欢迎咨询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