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 您现在的位置: 我爱芜湖 > 百姓生活 > 正文

芜湖已成全国最大新能源汽车分时租赁市场

发布日期:2016/6/26 5:06:10 浏览:409

据大江晚报报道6月11日,端午小长假最后一天。

全国新能源汽车分时租赁行业的QQ群,被正在街头穿梭的“易开”新能源租赁汽车的照片、以及手机租车页面频繁显示的灰色(租空)等截图刷了屏。这个群里,有来自神州各地涉足分时租赁业务的企业,大家被火爆的“芜湖模式”惊得目瞪口呆。

据运营商提供的数据,从6月8日晚至6月11日晚,我市投入使用的1160辆新能源车辆中,每辆车的日均使用次数约为1.5次,使用率达到100。

新能源汽车,正成为市民重要的公共交通工具;而芜湖,已成为全国最大的新能源汽车分时租赁市场。

一车难求

通过租赁新能源汽车,49岁的芜湖人徐克松在端午假期就过了一把开车瘾。

老徐几年前就拿到了驾照,女儿为了让他感受一下新能源汽车的驾驶感,帮他下载并安装了“易开租车”手机客户端,在上传了驾驶证和身份证照片进行实名认证后,成功注册。在女儿的指引下,老徐打开软件,按照距离远近看到周边的租车点。点击进入后,可以清楚地看到可供租赁车的信息,比如车的颜色、车牌号、剩余电量等。

相比于常规的租车方式,分时租赁最大的便捷之处在于高度自由化的随借随还。“假期租车太火爆了,我租的当天只剩下一辆续航里程只剩40多公里的车了。”老徐说,自己驾车往返了一趟三山区,续航里程刚好用完。

端午假期,许多市民因为探亲、郊游的需要选择了租赁新能源汽车,各租赁点一车难求的现象十分普遍。记者走访了芜湖火车站、芜湖日报报业集团两个较大的租赁点了解到,许多人在还车时车就立即被人“秒抢走”。

而来自运营商易开租车公司的一份数据显示,从6月8日晚至6月11日晚端午假期结束,市区投入使用的1160辆(有部分在维保)车中,使用数超过4500次,每辆车的日均使用次数约为1.5次,使用率达到100。各租赁点充电桩几乎处于24小时饱和工作状态。

创新客服

“在用车高峰时段,同一时刻往往能打进110个电话。”庞大的用车需求,自然就带来了瞬时还车压力。对此,“易开租车”的客服部门又是如何顶住压力的呢?

在皖江财富广场,记者探访了“易开租车”公司自助借还车控制中心。控制中心有一个覆盖整面墙的大屏幕,可以对各个网点进行实时监控,可显示车辆使用状态、车辆位置、各个网点的实时监控录像等,充满科技感。通过大屏幕可以看到目前全市77个租车点的情况。用户自助还车时,租车点的高清摄像头可以全面监控车辆状况。监控屏幕不仅可以看到每个租车点的情况,还可以看到每辆车的实时位置和使用状况。在芜湖电子地图上密密麻麻分布着蓝色或者红色的图标,分别显示正在使用的车辆或者停在租车点的车辆。

记者获悉,目前大部分租赁点都采取无人值守,通过APP自助租还的方式运作。除通过APP一键取车,租车用户可根据使用熟悉程度,采用APP、在线客服、平台客服以及微信公众号等任何一种方式还车。

一个小小的APP,除了方便取还,还将引导用户形成良好的用车习惯。据了解,“易开租车”APP采用了对用户的“星级评价”机制,用户的驾驶习惯、信用积分将决定日后用车的便捷和优惠。同时,针对车内卫生的监管,APP采用了“下一位乘客来打分”的方法,如果卫生不佳,上一位用户的手机将受到下一位乘客的吐槽或是“抗议”。

“通过半自助半监管来鼓励用户形成自律性,从而提升更多人的用车体验。”“易开租车”联合创始人兼COO谭奕昨日接受采访时表示,就目前来看,这种方法收到了很好的效果,至今没有人为损坏车辆现象的发生,车内卫生情况也不断好转。

全国最大

在不到一年的时间里,芜湖成功打造出分时租赁行业的新标杆,成为业内外广泛关注的新焦点。谭奕指出,根据目前的运营数据,芜湖已成为全国最大的新能源汽车分时租赁市场。

记者了解到,自2015年7月成立以来,“易开租车”已在芜湖建设完成77个租赁点,投入运营车辆1160辆,到今年年底运营车辆将达2000辆。在芜湖市内,“易开租车”的租车点几乎可以达到每2公里就有1个的密集程度,未来计划达到每1-2公里就有1个,覆盖芜湖四区四县。据统计,“易开租车”在芜湖的注册用户数已经达到20000个,用户年龄覆盖18岁到50岁。今年5月份市民在易开的复购率达到70以上,连续6个月复购率达到60。

据悉,为了进一步推广新能源汽车分时租赁,今年易开对租车费用进一步调整,目前的收费标准是15元/小时、65元/天、35元/夜间套餐(17:30-次日8:30)。租客可通过微信、支付宝等方式直接付款,完全贴合青年人的消费习惯。

“数据显示,目前多数用户的单次租车使用距离也基本在5至40公里之间的中短途,这恰好是出租车和公交车不能很好照顾到的出行需求的空档。”市交通运输局一位业内人士指出,“易开租车”成功弥补市场空缺,新能源汽车正成为芜湖市民重要的公共交通工具。

最新百姓生活

欢迎咨询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