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 您现在的位置: 我爱芜湖 > 百姓生活 > 正文

水到渠成芜湖加入长三角俱乐部

发布日期:2018/2/17 19:08:58 浏览:751

芜湖日报讯如同滚滚东去的长江一样,芜湖东向发展的脚步一直未歇。

长三角地区是中国综合实力最强的区域,以1的国土面积,不到6的人口,创造了占全国20以上的GDP,吸引了占全国近50的境外资金,被誉为世界最活跃、中国最大城市经济带之一。

长三角城市经济协调会的前身是1992年建立的长三角15个城市协作部门主任联席会议制度。1997年,上海、无锡、宁波、舟山、苏州、扬州、杭州、绍兴、南京、南通、泰州、常州、湖州、嘉兴、镇江等15个城市,经过沟通协商,将联席制度升格为长三角城市经济协调会,以此推动和加强长三角地区经济联合与协作,“长三角俱乐部”因此也成为中国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的典范。

融入长三角经济圈是芜湖多年以来的孜孜追求。从上世纪90年代浦东开发开放后,安徽及时作出了“以芜湖为龙头和突破口,开发皖江,呼应浦东,迎接辐射”的战略决策,瞄准、学习、融入长三角已成为芜湖的既定目标,东向发展是芜湖实现快速崛起的必然选择。2005年,市委市政府出台关于实施东向发展战略的意见,以此强力推动更快更好地融入长江三角洲经济圈。“融入长三角,建设新芜湖”的口号,不仅遍布于芜湖的大街小巷,也深植于芜湖人的心底。

“苏南浙北等城市的经济高速发展对芜湖有很大触动,长三角地区是芜湖招商引资的重要来源,因此我们多年来坚持学习其发展经济的好的做法,更积极主动融入,以此实现一体化发展。”市经济协作办公室有关人员介绍,芜湖与长三角地区的经济联系更加密切。近年来芜湖招商引资的内资项目中,来自长三角的投资占70以上。芜湖经济技术开发区内曾经一度1/3企业和1/3投资来自苏浙沪,各县区工业园中有一半以上的投资来自长三角地区。记者曾在新芜经济开发区内采访时听说,该开发区挂着浙江牌照的车子有时比本地车都多,这足可见芜湖与长三角城市经济联系的紧密度。

建设中的朱家桥码头二期

芜湖入盟水到渠成

“芜湖作为安徽省第二位的中心城市,在区位、经济、文化、历史上都与长三角地区有着广泛而紧密的联系,多年来一直谋求加入长三角城市群,今天夙愿以偿,我们倍感激动。”副市长汪华东在芜湖入选长三角城市经济协调会会员城市后发出感慨。

作为长三角城市群的重要平台和纽带,长三角城市经济协调会是一张金字招牌,也是国内第一个独立办公的区域合作组织。自2003年,首次吸纳台州加盟以来,引起了其他非创始城市跃跃欲试。2004年,在长三角扩容的强烈呼声下,该协调会修改章程,将城市经济协调会“由长江三角洲15城市组成”,改为“由长江三角洲地区的城市和其他城市组成”,这让其他城市看到了入盟的曙光。但同时,协调会出台了入会规程,即设定入会城市人均GDP相对上海比值不低于20、GDP总量相对上海的比值不低于5、城市化水平不低于20、经济联系强度系数不低于10等7项具体评价指标,成为各外线城市跨入长三角的一道门槛。芜湖市经济发展水平已达到这一门槛,并于2004年递交申请书,并经过多年的努力,终于迈进这一门槛。

“此次扩容,芜湖市得以全票通过,是芜湖市经济实力的反映,应该说是水到渠成。”市经济协作办公室有关人士介绍说,近几年随着芜湖经济总量的不断扩张,对外开放合作力度和谋划发展的创新措施也让江浙城市刮目相看。去年芜湖地区生产总值已达1874亿元,超过了此前我们一直追赶的湖州市。

不仅是经济规模上,芜湖已具备和长三角城市群同台竞技的水平,在产业层次上,芜湖的优势产业取得不俗的成果,奇瑞汽车布局苏州、奇瑞重工落子台州,也让长三角的城市看到了芜湖产业的优势,而芜湖高擎自主创新的大旗,也形成了城市特质,更增强了城市美誉度。

“当初选择来芜湖投资,正是看中芜湖对长三角乃至华东地区的辐射优势。”芜湖美的、同福食品等企业有关负责人均表示。这一南一北两家企业落户芜湖代表着企业对芜湖市良好的区位优势的认可。承东启西、通江达海、毗邻长三角的芜湖,可大大节省企业的物流成本,正是这一优势,也让美的芜湖基地去年工贸总收入超过了500亿元,超过其本部顺德,成为美的最大的基地,而同福食品更是举家南迁,将芜湖打造成总部。

芜湖新市口高架

由我要加盟到要我加盟

长三角城市经济协调会15个发起城市在经济上处于领先优势,因此对扩容一直持谨慎的态度,大门也迟迟不肯打开。据市经济协作办公室有关人员介绍,曾经数次峰会上,扩容的方案皆被否决,更遑论哪个城市能被接纳。

但同样的道理,是经济协调组织就要讲“利益”。改革开放前三十年,经济发展的主战场在沿海,而进入后三十年,主战场则转移到沿江,这是经济学界的共识。芜湖正处于长江溯江而上的重要节点,良好的区位优势和产业基础,在加上多年来持续营造的创新创业氛围,拥有皖江示范区和合芜蚌自主创新试验区的战略平台,得天时、据地利、汇人和,成为一批优秀企业在此成就大业的理想之地,城市之间的沟通与联系也更加紧密。

大凡大江大河地区,均是适宜人口居住区,也是经济发展最活跃的区域,世界上六大城市群无不滨江临海。区域经济一体化也是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结果,产业分工与合作,要求各城市之间加强彼此联系,互通有无,才能提升区域整体竞争力。因此,由起先的江浙沪15个城市,发展到目前30个会员城市,正是区域一体化发展的必然要求。芜湖等城市也由“小扣柴扉久不开”到“备茶待客迎君来”,可以预见的是,扩容仍将继续,整个泛长三角地区还将会有更多城市纳入经济群。

实际上,在经贸活动和要素配置上,芜湖与长三角城市的互动日益加强。去年3月,上海文化产权交易所与安徽长江产权交易所在上海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合作建立皖江流域文化产权交易平台,开发芜湖及周边地区文化市场。这也迈开了异地文化产权交易合作的步伐,有利于促进文化产业要素更加合理流动,对于泛长三角地区文化产权交易市场建设具有战略性意义。

宁安城际铁路、沧津桥并跨青弋江

在新的起点上找到新的感觉

“我们要在新的起点上找到新的感觉。”市委党校市情研究中心副主任何党生接受采访时表示,“长三角俱乐部”的名分对芜湖姗姗来迟,但更要抢抓机遇,在新一轮经济发展中,找准定位,积极参与产业分工与合作,特别是要设法挤进《长江三角洲地区区域规划》《国务院关于进一步推进长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开放和经济社会发展的指导意见》的政策盘子,并争取更多的话语权,以此发挥后发优势。

“加入长三角城市经济协调会,对芜湖意义重大。当前芜湖正处于厚积薄发,加速发展的关键时期,既要保持高速发展,同时又要进一步调整经济结构,这必然要求我们与东部地区,尤其是与长三角地区加强合作,学习先进城市的发展经验,加快承接发达地区产业转移,实现区域协同分工,合作共赢。”副市长汪华东在大会的发言中指出,踏入门槛,等于迈开了第一步,芜湖在这个平台内,学习的东西还很多。

实际上,尽管以前没踏入这个门槛,但芜湖学习长三角的先进经验的脚步一点也没落下,从园区建设到产业布局,从招商引资到服务企业,芜湖一直赶学比超,并紧盯着长三角的城市作为追赶目标,以“跳起来摘桃子”的信念,自我加压,实现弯道超车。

“看了人家发热汗,想想自己冒虚汗,回到高沟加油干,我们每年都组织企业家赴外地学习,尤其是长三角企业好的做法。”高沟镇有关负责人不久前接受采访时说,尽管高沟电缆产业声名在外,但仍将长三角业界龙头作为学习对象。

鑫龙电器

在融入中创新,在创新中融入

“我们更应该想到芜湖加盟能给长三角城市群带去什么,而不是他们能给芜湖带来什么。”何党生说,芜湖要抢抓皖江示范区建设赋予的“先行先试”等政策,探索出与国家大政方针合拍的顶层设计,让芜湖创新的举措能与兄弟城同频共振,也才能在这个舞台上发挥更大的效用。

长三角城市群协调会的成立旨在推动一体化发展,强调的是不同地域在税收、产业政策、企业收入、法律框架等方面,实行政策的均一化。因此,芜湖市要放眼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大趋势,处理好皖江示范区建设与长三角一体化进程之间的关系,从多个方面加大与长三角城市接轨的力度,实现双赢。

“未来,芜湖将从经济、文化、交通、政策、服务、发展理念等各方面向长三角地区优秀城市靠齐,加快融入长三角进程;积极参与区域合作,加强与各会员城市的联系交流;努力服务好来芜投资的长三角地区企业,加快承接长三角地区产业转移。”副市长汪华东认为,芜湖加入“长三角城市俱乐部”,倚靠大树好乘凉,但“躺着发展”绝无可能,还必须尽情释放自己的特色和优势。

正式成为世界第六大城市群的成员之一,对芜湖的发展意味着什么?市经济协作办公室有关人员介绍,既有城市品牌的效应、城市地位的认同等显而易见的作用,更有平台的利用、信息的共享等深层次影响。在芜湖东向发展的实施意见中明确提出,要逐步使长三角成为芜湖发展的4个“依托中心”,即产业升级的依托中心、招商引资的依托中心、科技人才的依托中心、接轨国际的依托中心;使芜湖成为长三角重要的产业和资本承接基地、加工制造业基地、科研成果应用转化基地、绿色食品供应基地和休闲度假基地。

融入长三角,交通要先行。近几年,芜湖市积极做好与长三角交通规划的衔接,努力构建与东部相连的比较完善的综合交通网络体系,缩短与长三角核心区的空间距离,使芜湖与长三角地区的沟通更加快捷、顺畅。芜雁高速已于去年建成通车,溧马高速年底将建成通车,宁安城际铁路、京福高铁明年将建成通车,这都将拉近芜湖与长三角城市的距离,实现同城化发展。而成为成员后,芜湖市也将积极发起会员城市携手推动芜申运河等基础设施项目建设,进一步打通芜湖东向之路。

芜申运河

随着各城市亟待打通制约要素的瓶颈,长三角城市经济协调会近几年的议题也由加强城市间产业合作迈向了深层次合作,比如今年峰会的主题是“长三角城市群一体化发展新红利创新、绿色、融合”,各成员城市也达成了“创新驱动、绿色发展、融合共赢”的共识。而这些共识与芜湖的发展理念高度契合。芜湖市的十二五规划,明确将创新驱动作为城市发展的主导战略,拥有国家级高新区这个载体、合芜蚌自主创新综合试验区这个平台以及享受比照中关村实施股权激励与分红政策试点,也使得芜湖在创新驱动发展中具有比较优势,将在科技成果、科技人才、创业资本等科技要素流动中分一杯羹,实现为我所用;而共建长三角大学科技园、科技孵化器,共同组建产学研合作示范基地和科技成果产业化基地等,也将为芜湖市企业就地拿来新技术提供了平台,芜湖市还将在相互开放的各级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科技基础设施中,共享基础性科技资源。

高端的产业需要汇聚高端的技术,高端的技术源自高端的人才。依托长三角城市群这个载体引进人才和创新创业团队,芜湖市未雨绸缪,最近刚刚出台的《关于建设人才特区的实施意见》,将通过加大对用人单位引进人才资助力度、提升资助标准、增加资助项目、支持引进培育载体建设、优化服务措施等手段,吸引 和高端人才集聚,打造创新创业高地。

襟江带湖、山清水秀的芜湖,全市山体占18,水面占20,素有半城山水之美誉。这是芜湖人引以为傲的自然风景,而依托这一环境

[1] [2]  下一页

最新百姓生活

欢迎咨询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