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 您现在的位置: 我爱芜湖 > 下设单位 > 正文

宋国权在中共芜湖第十次党代会上的报告

发布日期:2016/9/26 1:21:17 浏览:1421

年,是芜湖闯出新路、大有作为的关键时期,我们面临一系列难得的发展机遇。世界经济进入发展转型期,国际分工、产业转移加速推进,新一轮科技和产业革命蓄势待发。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经济发展方式加快转变,新的增长动力正在孕育形成,全面深化改革红利持续释放,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热情充分激发。国家大力实施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多个国家级战略平台在芜湖交汇叠加。经过“十二五”发展,我市一批重点产业快速成长,一批重大项目集中发力,发展后劲进一步增强,发展优势进一步凸显,发展潜能进一步释放,呈现出逆势上扬、弯道超越的强劲态势。我们要坚定信心,抢抓机遇,乘势而上,推动芜湖新一轮跨越发展。

今后五年工作的指导思想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和视察安徽重要讲话,按照“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以新发展理念引领发展行动,围绕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主线,大力实施人才优先发展主战略,着力打造经济、城市两个升级版,实现人才结构高端化、产业层次高端化、城市品质高端化良性互动,当好皖江发展排头兵,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加快建设创新优美和谐幸福新芜湖。

未来五年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任务是:

更加注重科技引领、人才优先,在创新发展上走在前列。牢固树立科技是第一生产力、创新是第一动力、人才是第一资源的理念,深入推进创新型城市、人才特区、创业特区建设,加快构建具有核心竞争力的现代产业体系,推动芜湖制造率先迈向中高端。到2020年,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取得重大进展,发展质量效益显著提升,地区生产总值冲刺4500亿元,主要经济指标增速领先全省及中部地区,建成长江经济带最具活力的产业创新中心。

更加注重城乡统筹、拥江联动,在协调发展上走在前列。坚持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高位推进品质城区、新型城镇、美丽乡村建设,全面提高城乡规划建设管理水平。到2020年,拥江联动发展格局基本形成,城乡公共资源配置更为均衡,全域立体交通体系初步建立,“山水相间”的城市风貌、“精致繁华”的城市特色进一步彰显,城市承载力、集聚力、竞争力、影响力全面提升。

更加注重生态环保、宜居宜业,在绿色发展上走在前列。坚持绿水青山与金山银山相统一,大力发展绿色低碳循环经济,加强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构建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到2020年,主要污染物排放量明显下降,空气、土壤、水污染等影响人民群众健康的突出环境问题有效解决,生态文明制度体系基本形成,芜湖的天更蓝、地更净、水更清、山更绿、空气更清新。

更加注重内外并举、双向互动,在开放发展上走在前列。坚持招商引资与招才引智并重、对内开放与对外开放并重、“引进来”与“走出去”并重,推进开放发展,构建法治化、市场化、国际化的营商环境,打造内陆开放新高地。到2020年,外贸进出口总额突破100亿美元,累计利用外资突破150亿美元,率先建成要素自由流动、资源高效配置、市场深度融合的开放型经济体系。

更加注重民生为本、惠民利民,在共享发展上走在前列。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在做大“蛋糕”的同时分好“蛋糕”,使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市人民。到2020年,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城乡居民人均收入达38000元,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5以内,社会保障制度托底织密,劳动年龄人口教育年限明显增加,健康芜湖建设扎实推进,全生命周期的卫生与健康服务全面普及,食品安全体系更加完善,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稳步提高,芜湖人民生活得更有尊严、更加幸福。

实现上述目标,新一届市委和全市广大党员干部要把握好以下基本原则:

必须始终把解放思想作为最根本的要求。没有小平同志对“傻子瓜子”的充分肯定,就没有芜湖乃至中国民营经济的大发展。芜湖人正是凭借“抢”的意识、“干”的劲头、“拼”的勇气,才开创出今天的一番新天地。我们要继承发扬芜湖人敢闯敢试、敢为人先的精神,坚决破除小富则安、小成则满的思想,以强烈的事业心、责任感,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努力闯出一条符合中央精神、体现时代要求、富有芜湖特色的跨越发展之路。

必须始终把创新发展作为最强大的引擎。没有、海螺等一批优秀企业艰苦创业、开拓创新,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杀出一条血路,就没有芜湖产业的蓬勃朝气。创新是芜湖最宝贵的发展基因、最深刻的时代烙印、最鲜明的城市特征,是芜湖永葆青春活力的核心支撑。我们要继续高举创新旗帜,弘扬创新文化,以更大的勇气、更大的力度抢占发展制高点,赢得未来主动权。

必须始终把改革开放作为最重要的动力。没有历届市委、市政府“咬定青山不放松”,持之以恒推进改革开放,就没有芜湖发展的生动局面。改革开放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我们要以更大决心坚决破除体制机制障碍,坚决破除利益固化藩篱,不断提升对内对外开放水平,激发经济社会发展活力。

必须始终把增进人民群众获得感作为最高的追求。没有全市人民的大力支持,就没有芜湖今天的辉煌成就。我们的事业之所以得到群众真心拥护,最根本的在于我们始终与群众心心相印、与群众同甘共苦、与群众团结奋斗。我们要深入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多谋民生之利,多办民生之事,多解民生之忧,切实把好事办好、实事办实,让广大群众在共建共享中有更多获得感。

必须始终把全面从严治党作为最坚实的保障。没有全市各级党组织的坚强领导,坚持不懈推进从严管党治党,就没有芜湖风清气正的良好从政环境。我们要坚定不移贯彻中央、省委的部署要求,深入推进思想、组织、作风、反腐倡廉和制度建设,把对党员干部的严格管理和热情关心有机结合起来,最大限度调动广大党员干部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激励他们更好地带领全市人民干事创业。

三、着力推进创新发展,构建具有核心竞争力的现代产业体系

坚持把创新摆在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加快调结构转方式促升级,打造经济升级版。

系统推进全面创新改革试验。充分发挥合芜蚌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政策效应,加快创建国家创新型试点城市,努力提升科技研发能力、成果转化能力、平台支撑能力。加快完善以企业为主体的技术创新体系,支持建立机器人、中小型航空发动机、智能汽车、微电子创新研发中心,推进太赫兹芯片、肺动脉高压埃他卡林新药两个省级重大工程和量子通信重大专项,促进人才、资本、技术等创新要素广泛聚集。深化产学研合作,鼓励高校、科研院所、企业在芜设立分支机构,支持产业技术研究院等创新平台建设,加快太赫兹科学城、长江医学科学院、皖江技术转移转化中心、皖江专利运营中心建设,促进更多的创新成果就地转化为产业活动。加快科技企业孵化器建设,积极发展众创、众包、众扶、众筹新模式,力争到2020年,基本建成覆盖全市、开放高效、充满活力的众创服务平台。

聚焦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集中力量加快战略性新兴产业集聚发展基地建设,深入推进“五大行动计划”,力争“十三五”末,战略性新兴产业基地工业总产值突破5000亿元,形成支撑经济发展的强大增长极。加快做大机器人及智能装备、现代农业机械、新能源汽车、新型显示及光电信息、节能环保装备产业,积极培育通用航空、生命健康、轨道交通装备产业,超前布局纳米、石墨烯等未来型产业,形成新兴产业梯次接续、滚动发展的良好格局。大力发展军民融合产业,促进军民技术双向转移转化,做大做强国家级军民融合产业示范基地。

改造提升传统优势产业。支持奇瑞、海螺进军世界500强,引领带动汽车及零部件、材料、电子电器、电线电缆四个支柱产业迈向中高端。认真落实稳增长各项政策措施,加大中小企业帮扶力度,全力服务实体经济发展。滚动实施一批重点技术改造项目,力争“十三五”时期完成技改投资2500亿元。实施质量品牌升级工程,支持优势企业参与制定国际标准、国家标准、行业标准,组建一批高水平的质量公共服务平台,增强产业集群整体竞争力。促进传统产业与新兴产业融合发展,大力发展智能制造,推动生产方式向柔性、智能、精细转变,构建产业新体系。

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大力培育金融、现代物流、电子商务、文化旅游、服务外包等现代服务业,建成区域金融中心、商贸中心、信息消费服务中心和全国重要的现代物流中心。提升服务业发展水平,推动生产性服务业向专业化和价值链高端延伸,推动生活性服务业向精细化和高品质提升,推动制造业由生产型向生产服务型转变,努力培育一批服务业大企业、大品牌。加速互联网与三次产业深度融合,培育大数据、云计算产业,加快“老船厂·智慧港”产业园建设,支持皖江物流、三只松鼠等企业发展,推动产业组织、商业模式、供应链、物流链创新,促进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蓬勃发展。

积极发展现代特色农业。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着力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提高农业发展的质量效益和竞争力。优化农业区域布局,支持无为、南陵、繁昌等现代农业示范区转型升级,鼓励发展高科技设施农业、绿色生态农业、休闲观光农业,提升“芜湖大米”、“芜湖江蟹”等一批特色农产品品牌竞争力,打造现代特色农业强市。加强农业科技创新推广,建设安徽农业大数据中心,积极推动物联网、云计算、农业装备等智慧农业应用。大力培育家庭农场、专业大户、农民合作社、龙头企业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土地流转、入股、托管等多种形式适度规模经营,提高农业产业化水平。加强农产品质量追溯体系建设,逐步建立农产品产地准出和市场准入制度,促进农业集约、高效、安全、可持续发展。

精心构筑人才高地。牢固树立引进资金不如引进技术、引进技术不如引进人才的理念,以全球视野延揽人才,力争“十三五”期间引进300个创新创业团队、1000名 、10000名高端人才,形成100个优质上市资源,打造中部领先、全国一流的人才高地。鼓励支持各类院校与芜湖产业融合发展,加快培养软件工程师、机电工程师等高技能人才,打造高素质产业工人队伍。加强企业家能力建设,培养造就一支具有良好工商管理素养的优秀企业家队伍。实施更加积极的人才激励政策,建设一批国际化社区,优化人才发展环境,激发各类人才创新创业活力。

四、着力推进城乡统筹协调发展,加快建设宜居宜业宜游的现代化大城市

坚持人民城市为人民、人民城市人民建,走内涵式、集约化城市发展之路,大力提升城市功能品质,打造城市升级版。

加强城市规划建设管理。提升城市规划水平,优化江南城区、龙湖新城、江北新区三大主城和无城、湾沚、繁阳、籍山四个副中心组团发展格局,确保一张好的蓝图绘到底。推进“多规合一”试点,强化规划实施管理,将全市各领域发展目标统一到共同的城市空间上来。完善以快速路网、轨道交通、停车场为重点的城市基础设施,加快地下综合管廊和“海绵城市”建设,优化教育、医疗、文化、商业网点布局,增强城市综合承载功能,打造城市便捷生活圈。大力推进棚户区改造,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推进“智慧城市”建设,构建一流的信息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最新下设单位

欢迎咨询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