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 您现在的位置: 我爱芜湖 > 下设单位 > 正文

芜湖走在新时代高质量发展新路上

发布日期:2024/1/30 10:34:12 浏览:6

来源时间为:2024-01-23

律回春渐,新元肇启。芜湖,肩负着时代给予的命题,在新征程上书写新的解答。

大道如砥,大势如潮。2023年,是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芜湖走得不易,却步伐稳健。

这一年,芜湖市首位产业引领发展,“双招双引”更加聚焦,投资消费支撑明显,“产业 科创”迈出更大步伐,融入长三角取得务实成果,开放势能持续释放,重点领域改革稳步推进,城市品质活力不断提升,乡村振兴再添新绩,民生保障更加完善。

这一年,全市上下一起拼、一起干、一起奋斗,向社会各界展示了一个拼搏奋进、蒸蒸日上的芜湖,一个敞开胸怀、热情洋溢的芜湖,一个动力澎湃、潜力无限的芜湖。

牢固树立长三角一体化意识协同创新开辟广阔天地

站在新的历史方位,芜湖迎来了重大战略机遇,同时也面临着更大的竞争和挑战。

“聚焦高质量、冲刺八千亿、建成副中心”是发展目标,也是发展路径。这就要求芜湖自觉把城市发展放在党中央赋予的重大战略、重大机遇中思考谋划,放在全国发展大格局中寻找定位,放在长三角先发城市中找准标杆,需要跑出芜湖高质量发展的新赛道。

芜湖市牢固树立长三角一体化意识,“主动靠上去、精准接上去、全力融进去”,成为长三角更高质量一体化发展中的实践者、见证者与受益者。

2023年,芜湖制定深度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国家战略工作清单及项目清单,形成八个方面100条工作举措,梳理谋划重点项目137个、总投资超6500亿元。制定规范提升对照学习沪苏浙工作方案,形成两批次学习沪苏浙事项清单,包含各类政策、体制机制、创新做法等学习事项131项、对照提升举措178项。

芜湖全力推进与上海核心发展区域的深度链接,长三角G60科创走廊芜湖产业创新中心二期开工建设,集聚企业20家、招引高端人才近百人。宁芜高速改扩建等工程建成通车。“长三角政务地图”上线高频事项5.6万项,汇聚服务场所近4500个。推动数据中心集群与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联动发展。成功举办低空经济发展大会、长三角(芜湖)人工智能视觉算法大赛、氢能产业合作发展大会。发起成立长三角快递物流智能装备产业联盟、长江城市氢能产业协同发展联盟。协同共建科创飞地等2项创新案例入选全省扎实推进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十佳”。

沪苏浙在芜投资亿元以上项目416个,实际到位资金占省外投资总量近57;吸纳沪苏浙高校院所技术合同成交额近1.7亿元,增长1.5倍。

搭上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快车”,芜湖乘势而为、持之以恒,在这个中国经济最活跃的区域中,寻找自己的坐标,变压力为动力,化潜力为实力。

新的一年,芜湖将更加精准对接协同,全面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

加强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跨区域协同。发挥长三角G60科创走廊芜湖产业创新中心作用,强化“借脑研发、柔性引才”,链接高端创新资源。与沪苏浙高校科研院所深度合作,开展产学研对接交流活动,征集技术需求及科技成果600条以上。参与共建长三角场景促进中心,共同实施场景计划、推出机会清单。承办长三角新能源汽车和智能网联汽车产业资本市场要素对接会。

提升基础设施互联互通水平。加快专业航空货运枢纽港建设,深度融入虹桥国际开放枢纽联动发展区,打造上海国际航空货运枢纽副中心。加强规划、项目建设等协同衔接,全面实施宁九高速和县至无为段等项目,推动芜常高铁、安徽南沿江高铁、北沿江高铁等项目加快前期工作,促进与沪苏浙高效联通。

引入优质公共服务资源。支持沪苏浙优质中小学(幼儿园)通过教育集团、学校联盟、委托管理等方式来芜合作办学。推进沪皖合作肿瘤医院项目,建立疑难重症会诊和转诊绿色通道。拓展“长三角政务地图”服务能力和范围,落实居民服务“一卡通”同城待遇和异地就医直接结算,拓展社保卡在文旅等领域应用。招引沪苏浙品牌机构建设高质量医养、康养、旅养、颐养项目。

全方位对标学习沪苏浙。定期推出一批对标学习创新举措。选派200名年轻干部赴上海等地开展实训锻炼。鼓励开发区探索“共建共享共赢”合作新模式,主动对接上海临港、苏州工业园等开发区,实行“统一规划、统一招商、统一管理、统一建设”,推动跨省产业合作园区发展。

牢固树立省域副中心意识锚定目标提升城市能级

2023年,省政府出台支持芜湖市加快建设省域副中心城市的若干意见。责任重大、使命光荣,而对芜湖而言,也意味着其势正起、其时已至。

建设省域副中心,芜湖的自信源于底气——

攥紧“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和“现代大物流”两个拳头,双拳出击。

在促进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上,省政府办公厅印发实施《推进长三角枢纽节点芜湖数据中心集群建设若干举措》、省联席会议办公室印发实施《支持芜湖市通用航空产业发展行动方案》,芜湖制造业综合实力居全国第27位,制造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达到35以上,规上工业应税收入增长18.5。

在构建现代物流体系上,获批国家现代流通战略支点城市。推动省级研究制定支持芜湖港高质量发展意见,支持芜湖打造安徽最大“出海口”;与省港航集团签订战略合作协议,支持芜湖建成国家级内河高等级航道网。

一年里,芜湖印发实施《关于打造产业创新中心推动省域副中心城市建设的若干举措》,组建市创新委员会,建成芜湖科技大市场,城市创新能力跃居全国第26位;推动省级研究制定芜湖建设区域金融中心专项支持政策,入选全国首批中央财政支持普惠金融发展示范区;推动省级研究制定芜湖建设区域文化旅游中心专项支持政策,芜湖古城获批国家级旅游休闲街区、三只松鼠主题街区获批国家级夜间文旅消费集聚区、繁昌窑入选国家考古遗址公园立项名单;推动省级研究制定芜湖建设区域消费中心专项支持政策,开展“徽动消费·生活芜优”等系列促消费活动,推动中山路步行街争创全国示范步行街;安定医院芜湖医院入选第五批国家区域医疗中心项目名单,安徽省公共卫生临床中心(芜湖)即将建成运营;推动省级印发实施《支持安徽师范大学建设一流师范大学若干举措》,加快推进芜湖职业技术学院升格芜湖职业技术大学,芜湖航空职业学院、芜湖医药健康职业学院即将获批成立。

面对新的城市发展定位,芜湖确立了新打法:

锚定“聚焦高质量、冲刺八千亿、建成副中心”的奋斗目标,全面提升产业层级、创新层级、融通层级、人才层级、服务层级。

围绕打造全国重要的先进制造业基地,全力做大做强新能源和智能网联汽车首位产业,以工业互联网赋能传统产业转型升级,以芜湖数据中心集群为牵引培育壮大数字经济,推动生产性服务业向专业化和价值链高端延伸、生活性服务业向高品质和多样化升级,加快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

围绕打造全国创新创业引领发展新高地、安徽创新中心,深化“产业 科创”融合发展,加快培育一批高水平创新企业,高标准建设一批创新平台,形成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用深度融合的创新体系。

围绕打造联通长三角和中部地区的开放枢纽,加快构建“空铁水公”多式联运物流体系,依托芜湖港打造港口型国家物流枢纽,依托芜宣机场打造专业航空货运枢纽港,依托塔桥物流基地打造中欧(中亚)班列始发站,依托自贸试验区芜湖片区深化制度型开放,推动人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加速集聚,努力把芜湖建设成为国内大循环的重要节点和国内国际双循环的战略链接。

围绕打造“创业芜优”之城、青年发展型城市,实施更加开放的人才导入机制,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对标沪苏浙迭代升级紫云英人才计划,千方百计推动各类人才向芜湖集聚。

围绕打造长三角具有重要影响力的现代化大城市,高标准推进城市规划建设治理,不断提升营商环境、法治环境、生态环境、宜居环境,增强城市吸引力和综合承载力。要坚持城乡融合发展,推进乡村全面振兴,加快建设彰显芜湖山水风韵的宜居宜业和美乡村。

牢固树立首位产业意识强壮根基积蓄发展势能

芜湖因产业而兴,以产业立市。如今,新能源和智能网联汽车首位产业已经形成整车、零部件、后市场三位一体发展的态势,不仅成为芜湖产业之树最茁壮的根基,并且滋养着四大支柱产业、十大新兴产业不断开枝散叶。

2023年,芜湖出台首位产业发展行动计划,汽车产业增加值占工业增加值比重达27、提高4.5个百分点,“整车-零部件-后市场”规模以上企业814家、整车企业10家,均居全省首位。奇瑞销量突破188万辆、出口93万辆,分别增长53、101,与华为合作的首款轿车智界S7成功上市。

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增长13,占规上工业比重提高3个百分点。持续实施规上企业三年递增行动,新增规上工业企业318家,居全省第二。“四上”企业应税收入增长17.3,其中规上工业企业应税收入增长18.5。

制定实施芜湖数据中心集群起步区总体建设规划和项目建设指南。华为云华东数据中心一期江北项目调试运行,云安全项目入选全国一体化大数据中心体系建设示范工程;长三角(芜湖)智算中心建成投用,芜湖集群算力调度与公共服务平台上线运行。建筑业产值突破千亿元。无为市特种电缆产业集群、湾沚区通航装备制造产业集群获批工信部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海螺集团入选国务院国资委“创建世界一流示范企业”名单。海行云平台入选国家级双跨型工业互联网平台。

2024年,芜湖将把优势做强,推进首位产业迈向世界级。以“建设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新能源汽车产业集群”为目标,加快强主体、延链条、建生态,巩固提升首位产业优势地位。发挥整车龙头企业带动作用,加快新能源汽车升级换代,支持奇瑞在中亚等海外地区布局,推进产品高端化、国际化发展。制定产业链补短板清单,吸引一批产业层次高、技术水平优、带动能力强的项目落地。支持奇瑞与华为等企业跨界合作。开工建设三山经开区智能网联汽车零部件产业园和北湾智能网联汽车零部件产业园等。

战略叠加的红利释放,首位产业的强力拉动,科技创新的强大动能,各类人才的充分集聚,重点项目相继落地……芜湖高质量发展步伐更稳、成色更足。

干在实处永无止境,勇立潮头方显担当。惟有奋斗,才能让美好蓝图照进现实。

新一年,芜湖系统谋划了省域副中心建设的打法、步法、战法,明确了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树牢长三角一体化意识、省域副中心意识、首位产业意识,精准把握产业发展、城乡建设、环境优化三个重点,注重一体推进、同向发力,以“十年磨一剑”的韧劲,持续完善产业、创新、智慧、金融、政策、人才、场景、生活服务和社会治理八个平台,全面提升产业、创新、融通、人才、服务五个层级,打造“芜湖制造”“芜湖服务”“芜湖科创”“芜湖消费”“人民城市建设”等品牌,沿着中国式现代化道路,推动省域副中心城市建设迈出更大步伐,为现代化美好安徽建设书写壮阔的“芜湖篇章”。(文/陈旻图/杨大伟)

最新下设单位

欢迎咨询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