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 您现在的位置: 我爱芜湖 > 企业单位 > 正文

中国能建2023年半年度董事会经营评述

发布日期:2023/11/14 8:52:31 浏览:34

照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中央企业负责人会议部署,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锚定“一利五率”“一增一稳四提升”目标,主动打好高质量发展组合拳,扎实有序推动各项工作取得新成效,总体呈现改革聚势赋能、质效全面提升、发展阔步前行的良好态势。完成新签合同额、营业收入、利润总额分别为人民币6,459.3亿元、1,921.20亿元、59.96亿元,同比分别增长21.2、21.37、14.07。以公司为核心的中国能建集团,在《财富》世界500强排名位列256位,较上年跃升13位,是上榜国内建筑企业排名上升最快的企业;公司位列2023年ENR全球工程设计公司150强第2位,ENR国际工程设计公司225强第20位,保持国内企业排名第2位;位列ENR全球工程承包商250强第10位,ENR国际工程承包商250强第17位。

(一)市场营销稳中快进,海内外市场加速拓展

一是高端营销牵引有力。精心策划一系列高端营销活动,开展国内“总对总”高端对接90余次、签订战略协议16份,借助“全国”两会、博鳌亚洲论坛等重大活动全方位展示新能建的新理念、新形象、新作为,深入中亚、中东等地区开展共建“一带一路”系列交流,有效牵引一批重大项目落地,行业影响力与品牌美誉度大幅跃升,在2023年全球品牌价值500强位列第224位。

二是国内市场再创新高。上半年,公司完成境内新签合同额人民币4,863.5亿元,同比增长24.9,其中:西南、西北、华东、华中等区域总部签合同额同比分别增长165.6、78.6、37.8、15.2,传统能源、综合交通、房建新签合同额同比分别增长91.2、77.2、15.3,成功签约青海省海南州共和抽水蓄能、广西平陆运河、山东青岛滨海低碳智慧城等一批重大项目。

三是海外市场加速拓展。上半年,公司完成海外新签合同额人民币1,595.8亿元,同比增长11.3,其中亚洲、欧洲区域新签合同额同比分别增长42.9、17.6,在“一带一路”沿线市场新签合同额同比增长39.1;海外新能源及综合智慧能源业务同比增长100.7,成功签约乌兹别克斯坦光伏、沙特阿拉伯风电等一批代表性项目。

(二)“三新”能建全面铺开,新能源“融合 ”活力迸发

一是新能源业务加速领跑。上半年,公司完成新签合同额人民币2,164亿元,同比增长5.2;实现营业收入、毛利分别为人民币575.80亿元、36.84亿元,同比分别增长56.82、54.48,占比分别提升6.23个百分点、2.79个百分点;获取风光新能源开发指标1,028万千瓦,累计获取开发指标4,051万千瓦。启动云南昆明、宁夏中卫源网荷储、鲁北盐碱滩涂地风光储输基地等一批新能源一体化项目。全力推进广东阳江青洲海上风电场、三峡恒基能脉瓜州70万千瓦“光热储能 ”、沙特阿尔舒巴赫2.6GW光伏电站、乌兹别克斯坦布哈拉风电等一批重点项目合同转化,新能源业绩增长第一引擎作用充分彰显。

二是新基建不断突破。成功打造能源融合发展先发优势,全面推进交能、数能、建能、产能融合,国内首个交能融合示范项目——山东枣荷高速金乡段并网发电、上海绿水零碳港口、广西平陆运河等融合示范项目引领行业发展,交能融合创新应用示范平台获得了广泛关注;全面介入“东数西算”工程八大节点,推进庆阳、贵阳、芜湖、韶关等枢纽节点项目开发,甘肃庆阳“东数西算”产业园项目开工建设,数能融合顺利推进;江苏无锡洗砚湖生态科技城、山东济南洪楼广场等“七网”融合示范项目加速打造。

三是新产业业务加快发展。新签压缩空气、电化学、抽水蓄能等储能项目13个、获取开发指标440万千瓦,加快站稳新型储能产业第一梯队;加快推进埃及绿氢、甘肃兰州氢能产业园、吉林松原绿色氢氨醇等一批项目落地实施,扩大氢能业务版图;地热业务取得积极进展,签署湖北襄阳东津新区地热能集中供能示范区项目,合同金额达人民币117亿元;深化水泥产业节能降碳改造,积极拓展水泥业务链条;跟踪落地辽宁建平、河南南召、海南定安等一批绿色矿山项目,工业建材行业影响力持续提升。

(三)改革创新成效凸显,新动能加速蓄势聚力

一是系统改革纵深推进。制定建设世界一流企业实施方案,深化对标价值创造行动,国企改革三年行动实现国资委考核“两连A”;公司成功获得总承包特级资质,有效提升了集团高端与一体化营销能力、集约化经营能力,有力推进公司总部从“战略管控型”向“平台管控型”的深刻转变;推动所属企业加快市场化改革和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双轮驱动”,2023年新增5家“双百”、“科改”企业,所属数科集团成功入选“创建世界一流示范企业和专精特新示范企业”,发展第一方阵持续扩大;组织开展区域总部、新设企业等能效评估,推动适应性组织建设升级升维。

二是科技创新重点突破。牵头申报的“国家能源新型电力系统规划设计技术研发中心”成功入选国家能源局“十四五”第一批“赛马争先”创新平台;参建的“国家建筑绿色低碳技术创新中心”获得科技部批复;积极打造新型储能原创技术策源地和现代产业链链长;成功召开中国新型储能产业创新联盟第一届理事会第一次会议与中国新型储能高质量发展大会;持续抓好公司“揭榜挂帅”项目、国重项目申报、科研选题布局等关键核心技术攻关任务。上半年,公司共投入研发费用人民币41.66亿元,同比增长41.59;获得专利授权972项。

三是重大产业示范项目进展顺利。安徽绩溪高空风能发电示范项目完成工程建设,并成功实现倒送电;湖北应城300MW压缩空气储能电站示范项目地下盐穴工程已开工建设,电化学储能电芯首批次产品研制完成。

四是数字化转型加快推进。获国资委信息化考核“优秀”等级,“四大数字化平台”建设取得阶段性成果,有序推进20余个管理系统建设,大力实施BIM应用、智慧工地、智慧电厂等310个产业数字化创新项目,数字红利不断汇聚。

(四)管理水平持续提升,质效优化强基赋能

一是项目管理更加有力。系统开展项目履约提升年专项行动,深化项目管理手册和内部成本定额应用,有序推进项目复盘管理工作,加大重大项目提级监管与巡检力度,项目履约总体可控在控;持续推进川藏铁路、深大铁路等重大工程建设,设计建设的全球首个沉浸式液冷储能电站——广东梅州项目、全球最大单体光伏电站——阿布扎比项目等投产投运。

二是投资管理不断优化。持续优化新能源、高速公路、房地产等投资结构,做准存量、做实增量,有保有控推进高效有效投资;编制正面清单、优秀案例、经济评价参数指引等文件,做好投前审核、投后监管。

三是产融结合不断深化。创新国内资本市场首个“专业化整合和一体化重构+‘A+H’分拆+借壳上市+央地对接+配套募集资金”模式,实现()分拆重组上市,为央地合作、国内资本市场分拆重组上市提供了新样板,对进一步夯实“能建民爆”行业龙头地位、推动行业持续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积极推进公司A股首次再融资工作并取得阶段性进展;完成上交所公司债券储架人民币100亿元,发行首单贴标海南自贸区CMBS产品。

四是基础管理更加坚实。全面推进司库体系建设,加大全产业链、全价值链降本节支力度,改善经营性现金流质量,司库体系建设获评“2022中国卓越司库奖”。强化合规建设专项整治,深化纠纷案件治理,风控体系不断完善。扎实开展安全管理强化年和重大事故隐患排查整治行动,企业安全形势总体平稳。

三、风险因素

1.投资风险

随着公司投资范围不断扩大,投资行为可能面临着进入不熟悉领域而导致的决策风险;受地方政府支付能力和支付意愿影响,PPP项目运营资金压力增加,可能存在投资效益偏离预期风险;受房地产市场整体下行、购房信心等因素影响,存在新盘销售不达预期、去化压力加大的风险。

对策:公司将强化投资项目审核,坚守投前风险底线,加强投后监管,实现全流程闭环管理;深化房地产市场研究分析,准确研判行业、区域市场发展趋势,加强销售管理,降低项目去化风险。

2.国际化经营风险

大国博弈、俄乌冲突、社会安全、全球退煤等风险挑战依然存在,国际业务市场开拓、项目履约、人员安全等面临较大压力;部分国家或地区投融资、财税等政策变化频繁,市场开发难度增大,项目实施可能受阻、成本增加,履约风险加大。

对策:公司将持续加大海外市场拓展力度,推动行业转型升级,不断创新商业模式;持续健全国际业务风控合规体系,强化招投标和履约阶段风险管理,确保重大项目稳步推进。

3.债务风险

受业务转型、项目商业模式变化等因素影响,投资拉动生产经营业务比例上升,可能导致债务融资规模余额增加;个别企业项目成本管控不精细,项目创现能力不足,可能导致企业资金压力加大。

对策:公司将加强资金统筹管理,积极盘活存量资产,强化债权清收,策划债务压降或置换,多措并举解决资金需求;夯实项目经营管理,分级分类制定“两金”压控目标,提升原生创现能力。

4.工程项目管理风险

项目组织策划不到位,分包商选择不当,分包履约管控失当,可能导致项目成本增加、项目亏损以及诉讼纠纷等问题。

对策:公司严格执行项目管理新体系,刚性落实分包管理新要求,降低分包风险;持续优化项目监管新机制,推动项目“全过程、全要素、全层级、全成本”监管要求落地,推动项目高效履约和创利创效。

(二)员工人数、培训计划

截至2023年6月30日,公司员工总数115,939人,其中管理人员40,495人、专业技术人员39,831人、技能操作人员21,887人。公司拥有一批全国拔尖人才,其中享受中国政府特殊津贴专家29位、国家级勘察设计大师7位、全国核工业工程勘察设计大师2位、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专家5位、国家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2位、全国技术能手24位。

本公司高度重视员工的教育培训工作,不断加大教育培训经费的投入,持续提升员工素质和专业技能水平。2023年上半年完成培训33万人次,其中:岗位培训22.24万人次,继续教育培训1.55万人次,其他培训9.21万人次。

(三)未来投资计划

公司将秉持“价值投资、全生命周期投资、理性投资、高质量投资”的理念,全面聚焦高质量发展、一体化发展、融合发展“三大发展趋势”,融入绿色低碳、数字智慧、共享融合“三大经济形态”,实施以创新为引领的绿色化、数智化、融合化“一创三转”,增强公司核心竞争力。系统打造新能源、新基建、新产业“三新”能建,全面筑牢战略支撑,新能源突出扩增量、提质量,新基建突出深拓展、快突破,新产业突出明方向、补短板,持续巩固扩大能源电力、建材、民爆及相关基础设施建设领域的发展优势,以“能源电力 ”融合发展模式拓展提升公司投资业务价值。

(四)展望

2023年,世界经济持续面临重大挑战,国内经济实现反弹,继续发挥稳定世界经济增长的“压舱石”作用。下半年,预计全球经济增速放缓压力增大,国内经济有望加快修复并迈向扩张性增长,实现5左右的预期增长目标。面对新形势、新风险、新挑战,公司将坚持高目标导向,保持战略定力,聚焦核心任务,全面开创高质量发展建设世界一流企业的崭新局面,实现全年主要经营目标。

(五)期后事项

为助力公司“30·60”战略目标落地,构筑新能源、新基建、新产业“三新”发展平台,经公司第三届董事会第二十一次会议、第三届董事会第二十二次会议、2023年第一次临时股东大会、2023年第一次A股类别股东大会及2023年第一次H股类别股东大会审议通过,公司决定以向特定对象发行A股股票的方式募集不超过人民币148.50亿元资金,所募集资金将投资于中能建哈密“光(热)储”多能互补一体化绿电示范项目、甘肃庆阳“东数西算”源网荷储一体化智慧零碳大数据产业园示范项目、中国能源建设集团浙江火电建设有限公司光热 光伏一体化项目、湖北应城300MW级压缩空气储能电站示范项目、乌兹别克斯坦巴什和赞克尔迪风电项目以及补充流动资金。

该事项已取得国务院国资委同意批复。本公司于2023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最新企业单位

欢迎咨询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