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 您现在的位置: 我爱芜湖 > 企业单位 > 正文

中国能建2023年半年度董事会经营评述

发布日期:2023/11/14 8:52:31 浏览:33

年6月12日收到上海证券交易所出具的《关于中国能源建设股份有限公司向特定对象发行股票申请文件的审核问询函》(上证上审(再融资)〔2023〕402号)。

本次发行尚需上海证券交易所审核并经中国证监会作出同意注册后方可实施。敬请本公司股东及潜在投资者理性投资,注意投资风险。

四、报告期内核心竞争力分析

(一)突出的新能源一体化发展能力

一是具有投建营一体化优势,依托集规划咨询、勘察设计、工程建设、投资运营、装备制造为一体的完整产业链,提供系统化的综合解决方案和全生命周期一站式服务,实现“投前算赢”“投中建赢”及“投后运赢”。二是具有规划设计牵引优势,充分发挥所属企业的重点智库作用,深入参与“十四五”国家及省市级能源、电力、科技创新等规划,孵化培育一批重大战略性示范性项目。三是具有融合创新发展优势,围绕做强做大“六全”领域、十二大业务优化布局,加快推动“一创三转”,打造“三新”平台,聚焦“七网”融合,持续发力“新能源 ”“数字 ”及“绿色低碳 ”项目开发,同时拓展新能源、新型储能、氢能、综合交通、东数西算、生态环境治理、绿色建材、装配式产业等领域,推行交能融合、数能融合、建能融合、产能融合等模式。四是具有产业资源协同优势,汇聚行业优势资源与力量,打造“四大联盟”,构建要素共享、价值共生、聚合裂变的“产业群”“共赢链”及“能量场”,同时聚焦重点区域、重点领域、重点客户、重点项目“四个重点”,推动联盟成员抱团拓市场,携手谋创新,不断引领行业高质量发展。

(二)领先的科技创新和数字化水平

公司拥有4个院士专家工作站、14个博士后科研工作站、4个国家级和63个省级研究机构、120家高新技术企业,取得国家科技进步奖48项,重大科技成果2500余项,有效专利11372项,制定和修订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1300余项。持续推进“30˙60”系统解决方案、新型电力系统、压缩空气储能、氢能、交能融合等“双碳”领域科研项目,掌握新型电力系统规划设计系列方法、1000Nm3/h碱性电解水制氢装备、大规模新能源并网柔性功率调节装置、交能融合一体化解决方案等一批核心技术,在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方面取得新进展。实现全国首个全路域交能融合项目并网发电、伞梯式高空风能发电项目成功倒送电、300MW级压缩空气储能项目全面建设、完成首批次储能电芯产品交货,在新技术示范方面进入新阶段。公司加快推进全面数字化转型,管理数字化走深走实,“四大数字化平台”稳步开发上线;产业数字化升级提速,以BIM中心为抓手,推动BIM应用、智慧工地、智慧电厂等重点领域产业数字化创新;数字产业化动能增强,深化国家级、行业级大数据平台应用,加速推进“东数西算”等国家战略项目,为企业高质量发展提供新动能。

(三)突出的工程实力和工程业绩

公司在境内电力规划咨询和火力发电、核电常规岛、骨干电网设计市场占有率均超过70,享有较高的行业引领地位和话语权,在能源电力工程全生命周期,尤其是在新能源、水利水电、核电、燃煤发电及特高压输电线路等建设领域均具有丰富的工程业绩。公司通过开展EPC、EPC F、参股拉动总承包、PPP、BOT、投建营一体化等新商业模式,大力拓展工程总承包市场,非电基础设施领域的总承包业务取得了丰硕成果。公司自成立以来,共荣获国家优质工程金质奖48项、中国建设工程鲁班奖17项、中国土木工程詹天佑奖5项、中国优秀工程勘察设计金质奖5项、中国优秀工程咨询成果一等奖10项、中国工程勘察设计行业优秀工程总承包项目金钥匙奖4项。

(四)卓越的技术水平和人才队伍

公司聚焦“30˙60”战略目标,围绕新能源、综合智慧能源、智慧建造、传统电力等方向打造“能建”方案,在海上风电、光伏发电、光热发电、柔性交直流输电、清洁燃煤高效发电、特高压交直流、百万千瓦级超超临界机组、三代核电常规岛、GIL综合管廊输电等技术领域具有国际领先优势;在新型储能、氢能、高空风能技术、交能融合、建能融合、数能融合等领域引领行业发展;在大型新能源基地一体化技术、CCUS技术、核电常规岛设计和安装技术、地热能利用技术方面处于国内领先地位。公司汇聚了能源电力领域代表世界先进水平的规划、设计和建设专家,拥有众多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全国工程勘察设计大师和中国核工业勘测设计大师。

上一页  [1] [2] [3] 

最新企业单位

欢迎咨询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