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 您现在的位置: 我爱芜湖 > 企业单位 > 正文

芜湖抗洪救灾感动人物:舍小家为大家不忘初心

发布日期:2016/9/7 7:41:05 浏览:731

他的姐姐也来到他家,照顾弟媳妇。

自己患上尿毒症,正是需要有人照顾的时候,丈夫却许多天不回家,关桂兰心里有许多委屈和心酸。爱胡思乱想的她,一度怀疑丈夫是不是要抛弃她了。“我哪是想抛弃她,实在是这里走不开啊。”秦大保说,“对于老婆,我感到很愧疚。”

抱怨归抱怨,妻子还是关心他的安危。“保哥,你一定一定要注意安全”“老秦,回我个电话,我心不安”“晚上别一个人上圩埂”……一条条微信,充满着她对丈夫的无比关心,有一条微信她还这样说:“我也想去做志愿者,可身体不行。”

有着23年党龄的秦大保,知道“小家”和“大家”哪个更重要。

石硊圩总面积8.7平方公里,耕地面积3900亩,常住人口4000余人,一旦破圩,后果难以估量。秦大保就像一根铁钉,始终钉在圩堤上,同时还有无数如秦大保这样的人,守护着自己的家园。(记者马正超实习生陈雪莉文涂崇文摄)

护卫家乡抗大汛他也是“拼命三郎”

芜湖结婚

夏云胜(左一)和同事、居民一起正在巡堤

强降雨、内涝、高水位……连日来考验着江城人,这些没有让“拼命三郎”们退却,反而让他们愈战愈强。记者了解到,万春街道金华社区主任夏云胜也是这样的一位“拼命三郎”。几年前他才经历过大手术,不过接到抗洪抢险任务以来,他就整日整夜巡查堤防,简直把自己当成了一个强壮的小伙子。

7月7日,记者到万春街道水阳江南辛大堤,参加大堤巡查任务的工作人员告诉记者,一位正在堤坡上巡查的男子就是夏云胜。记者走近一看,夏云胜眼袋有点重,脸色有些黑,一看就是没休息好的模样。蓝色T恤衫上有不少泥点,胸前佩戴着一枚党徽。

夏云胜说,他是从7月4日开始参加该段大堤巡查任务的,只是7月6日夜里在同事苦劝下才回家洗了个澡睡了一会儿。他说对于当前的水情还是不放心,“毕竟上游还有压力会转到我们这儿”。他告诉记者,别看现在出太阳了,但是整个大堤的水分还挺足,一点马虎不得。

这段由金华社区负责的大堤有1900米左右,夏云胜和同事们来回一趟要超过2个半小时,夜里还不止。他们基本上许多人排成一排,从大堤底部到顶部成一条线,一边看着脚下一边用小棍或铁铲戳,看看有没有透水的现象。他说这段时间还好,没有异常现象。尽管如此,夏云胜还是非常严格,对整个巡堤队伍的人数,他每隔一段时间就要进行点名。对此,同事们不管老的少的都没有怨言,看到夏云胜以身作则,他们自然也会以他为榜样。

记者了解到,夏云胜在当地很知名,直到2012年,他还在忙着自己的事业,对乡里乡亲热情厚道,热衷公益事业。2012年后,在街道和当时社区负责人的劝导下,夏云胜开始“弃商从政”,服务社区,后来被选为社区主任。

让他没想到的是,社区工作竟然这么繁琐。当时金华社区刚刚踏上村改居的路程没几年时间,居民身份转变,生活习惯改变都需要社区来牵头引导。特别是在社区环境等工作上,夏云胜费了不少力气。他的同事告诉记者,由于他们社区一些居民的房子建于上世纪80年代,在上堤前,夏云胜从6月底就开始忙着帮居民排水转移,排查险情。许多老人需要一天跑多趟才能将工作做通,常常是一身雨水还没捂干又被淋湿。

汛情发生后,夏云胜又开始了新的忙碌。夏云胜告诉记者,他们社区就一千来户,不少青壮年在外地打工或经营,家乡妇孺老弱多,在这个非常时期,总要有人牵头,而自己是党员更有这个责任。(记者吴敏实习生周静思文/摄)

万亩圩堤上的“打桩书记”

芜湖结婚

汪书记正在大坝上打桩

“嘿、嘿”,伴随着一声声低沉的吼声,一柄大铁锤被一次次抡在半空中,又重重地落在木桩之上。一次次的锤击,让4米长的木桩渐渐插进了圩堤之中,而打桩人的两条胳膊也在震击之下微微发抖……这是7月8日中午,发生在无为县红庙镇红庙连圩上的一幕,这名打桩人叫汪海栋,他所带领的村民突击打桩队,已在圩堤上连续作业4天,巩固了多处出现塌方险情的坝体。

红庙连圩是由10多个小圩合并而成的万亩大圩,在圩堤下方就是红庙行政村、油坊行政村及数个自然村,居住着8000多村民。从6月30日起连续数天的暴雨,早已让红庙连圩水位上升到了与圩堤平齐的位置,长时间的高水位浸泡,让12公里长的圩堤多处发生塌方、渗水等险情。保住圩堤,确保圩区居民人身安全,是该镇抗洪工作重中之重。

汪海栋就是数百名奋战在红庙连圩上一线抢险队伍中的一员。他是一名有着24年党龄的老党员,同时也是红庙镇海云自然村的村支部书记。他所在村部设有一个居民安置点,此前他一直负责居民转移安置工作。7月1日至7月4日,红庙连圩不断有险情发生,急需打桩作业巩固堤坝。汪海栋得知消息后,再也坐不住了,他将村两委干部分成两组,一组负责安置点居民的日常生活,另一组由他领队,号召村里及周边村民,组成了一支十余人的应急打桩队,于7月4日赶赴红庙连圩现场支援一线。

打桩不仅是个体力活,还要讲究相当的技巧。记者在现场看到,曾有过打桩经验的汪海栋身先士卒,一边打桩,一边向队中的村民们示范动作要领。打桩的铁锤足足有50斤,要使出大力气才能抡到半空中,再精准地砸在木桩上。一根4米的木桩,要靠人力砸上300多锤,打进圩堤2.5米深才算合格。“一次抡上30多锤基本就已经没力气了,大家轮着来。”放下铁锤,汪海栋打着赤脚走下支架,喘着粗气说道。此时的他全身已被汗水浸湿,肩膀也酸痛难忍,不住地用双手揉捏。“能为抗洪献上一份力,这点累不算啥,何况保卫的是我们自己的亲人。”汪海栋话语朴实,但透着一股奋战到底的决心。

据了解,从7月4日开始,这支由汪海栋牵头组织的打桩队,每天清晨6点就赶往抢险现场,处理完所有险情后才回家。险情频发时,他们甚至要一直工作到凌晨。几天下来,队员们都累得够呛,但没有一个村民主动退出。“汪书记带着头,他不退,我们也不走。”一名队员接过递来的铁锤,开始了又一轮的奋战。(记者李林克文许诚摄)

五旬老哥俩雨中坚守路口

7月5日,是年过半百的两兄弟刘子明、刘子彬雨中坚守的第五天。合芜高速二坝匝道入口的泵排点,就是他们抗洪的主战场。

“从下雨开始,我就没有离开过这里。除了晚上回去短时间休息一下。”刘子明是二坝(长安)互通立交工程项目的建设者。他告诉记者,他和哥哥刘子彬都负责工程安全。“现在,抗洪防汛就是最大的安全工作。”

在这个车流量巨大的路口,即使下再大的雨,老刘兄弟俩都得守着那几台轰轰作响的水泵。“路上有3台,下面还有9台,一共十几个泵同时抽水。雨下得最大的时候共有13台泵机同时抽。因为连续抽水,电机过热,已经坏了好几台泵了。”机器坏了好几台,老刘仍旧每天坚守在路口淋着雨排水。“我这身衣服已经连续穿了三天。”刘子明告诉记者,自己现在最大的愿望是,“等到雨停了,我们兄弟俩能洗个澡换身干净衣服。”

兄弟俩的这个简单愿望短期内恐难实现。记者从合芜高速二坝互通立交建设办获悉,随着雨势持续,建设办启用编织袋构筑匝道防汛围堰,为打赢防汛持久战做好前期准备。据统计,作为合肥芜湖两地的重要通道同时也是无为与市区沟通的必经之路,合芜高速二坝段日均车流量已经超过8000辆。(记者杨友艺)(根据芜湖日报、大江晚报整理综合)

《芜湖抗洪救灾感动人物:舍小家为大家不忘初心》相关参考资料:
不忘初心、不忘初心继续前进、不忘初心 方得始终、不忘初心我爱你、繁华落尽不忘初心、不忘初心 继续前行、重生之不忘初心、不忘初心 扶贫、不忘初心方能始终

上一页  [1] [2] 

最新企业单位

欢迎咨询
返回顶部